
看官點睛:
*幣安US不僅僅是幣安的本土戰術,很可能是毒瘤切割手術。
*幣安從監管空檔期的擴張遊戲起家,快速獲利雄起,自帶不走監管路線的基因。
出品星幣報
出品星幣報
出品星幣報
世界頭牌數字貨幣交易所幣安最近很煩躁,先是黑客偷走了7000個比特幣,然後叫“柏拉圖”的黑客從幣安網站盜走了一批用戶KYC數據,並與幣安談判。好在有一個新消息能沖沖喜,幣安在美國的交易所要開張了。
此次幣安是選擇和美國本土的BAM 交易服務公司(BAM Trading Services)合作創建幣安US,媒體報導幣安在審核30種即將上到這個平台的數字貨幣,即將開始美國市場的諾曼底登陸。
這是幣安第二次換一種姿勢進軍美國市場,此前被清出美日市場的經驗顯示,和在中國大所重器的形像不同,在監管制度完善甚至嚴格的美日國家,幣安更像一個被驅逐的野蠻青年。
“對所有交易所來說,美國市場擁有很大的魅力。”Digifinex聯合創始人Kiana告訴我。
據美國一份互聯網用戶調查顯示,5%的美國人擁有數字貨幣,而21%的人正在考慮投資加密貨幣,數字貨幣持有者數量約為1625萬人,是全球持幣用戶最多的國家。
在全球數字貨幣市場,CMC的數據顯示,幣安一天的交易量約為79億人民幣,一周內有460億的資金在幣安交易所成交,全球2%的數字貨幣交易額誕生在幣安。但面對美國這個大菜園,幣安卻不得門而入。
美國是世界數字貨幣和規劃的標桿,對經營數字貨幣的門檻非常高,想讓美國公民在你的交易所買賣數字貨幣,必須要符合美國證券交易所(SEC)的監管要求,而且每個州的監管政策還不一樣,你需要到每個州的金融服務局拿到交易所牌照。
此前,幣安進入過紐約州,但是並沒有獲得紐約州金融服務局(NYDFS)頒發的交易所牌照,這一情況和幣安在日本的情況如出一轍。
在紐約州推出數字貨幣合規牌照BitLicense之後,今年4月媒體報導已經有19家機構獲得了這個牌照,包括歐洲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Bitstamp,美國最大的數字貨幣交易所Coinbase,但沒有幣安。
幣安是否申請過紐約金融服務局的牌照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的是,今年6月幣安宣布從今年9月12日開始,停止為美國的用戶提供服務。而當前用戶進入幣安平台都會得到“平台禁止向美國用戶提供服務”的提醒,美國版的蘋果商店也無法下載幣安終端APP。
幣安自行退出了美國市場,很有可能是無法達到監管的條件。紐約州總檢察長辦公室(OAG)一直盯緊數字貨幣交易背後的操縱欺詐行為。 2018年4月,OAG就曾向紐約州13家數字貨幣交易所發布了一份問卷調查,要求它們提供運營細節、內部控制以及防止操縱欺詐行為的安全措施,但幣安拒絕了這次調查,理由是不在紐約交易數字貨幣。
華爾街日報在2018年9月19日披露的一份OAG的報告顯示,OAG曾向紐約金融服務局報送了三家可能在紐約涉及非法經營的交易所,其中一家就是幣安,這讓一家全球前列的數字貨幣交易所多少有些尷尬。
此次的幣安US是幣安和美國本土公司BAM 合作推出的,幣安聯合創始人何一告訴我,幣安提供區塊鏈行業的技術及運營支持,而合作方全權負責美國的合規及與監管部門做本土化的協調溝通。選擇與本土企業嫁接,幣安將合規障礙交給了更擅長與美國政府打交道的本地企業,相當於也放棄了獨立開拓開外主流市場的機會。
對於幣安US以與本土企業合作的方式誕生,美國區塊鏈行業的獨立投資人Jeffrey Wernick 告訴我,他認為幣安這麼做只是為了建立一個完全獨立於的美國交易所,因為幣安過去做了太多欺騙與說謊的事情,比如,上了大量垃圾幣,交易自己的賬戶去賺取平台投資者的利潤,內幕交易等等。
這些毒瘤可以在幣安US被割掉,不再和幣安扯上關聯,更好規避美國的監管。
雖然幣創始人趙長鵬一直聲稱幣安是一家比較“正”的公司,的確,幣安是行業最早建立慈善基金的企業,但從另一個角度講,慈善的施展地也恰恰是非洲、拉丁美洲這些幣安的海外目標市場。
此前為反對嘴炮澳本聰,趙長鵬還在幣安下架了BSV,這種“正義”的行為激起了美國社區輿論的一片嘩然,在一個透明化、法制化的監管社會,很正的幣安卻是更像不受“規範制度”約束的”壞孩子”。
幾個月前,美國區塊鏈透明度研究所(BTI)發布了4月全球數字交易所的純淨度報告,一直被認為“純淨度”較高的幣安被踢出了BTI認證名單,其虛假交易率超過了10%。
但相對於全球交易所而言,幣安仍是比較“純淨”的交易所。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幣安擁有全球最大交易所的地位,這一位置決定著幣安必須成為全球交易所的標桿,在短時間內壯士斷腕,剔除交易所“垃圾幣”、“內部交易”、 “虛假信息”這些毒瘤,走上合規的主流車道,但幣安似乎並不打算這麼做。
幣安被監管完善美國、日本雙雙踢出了市場,但幣安的意思是,沒關係,向廣大的亞非拉進軍。
幣安創始人趙長鵬此前在台灣的一次採訪中說道,幣安要在海外開發藍海,會去拓展非洲這些市場。他也曾對媒體提到,如果一個政府“不歡迎我們,我們確實不會去那裡”。幣安會去到監管更加友好的國家地區。 “我們很樂觀,一些政府會要邀請我們。”
的確,幣安在非洲的交易所順利開張,但作為全球第一大交易所,幣安與其說在進軍非洲、拉丁美洲等藍海市場,不如說在繼續複製無監管市場的紅利。
幣安成立於2017年7月的香港,在當年九四監管之後,幣安迅速將總部和團隊遷往東京,後去往新加坡,在中國各大交易所因監管關閉的短短六個月時間內,幣安就獲得了全球1000萬的用戶,創造了3.5億美元的利潤。
幣安的成長得益於這些監管的空檔期和區塊鏈世界早期寬鬆環境,這讓幣安迅速崛起。據媒體The Block 的測算,幣安2018 年淨利潤約4.46億美元左右。對於幣安來講,選擇“友好”的市場、覓食監管模糊的市場是一條更容易且吃到紅利的慣性路徑。
“合規是很難的事情,而且很貴。”熟悉美國市場和政策的Jeffrey Wernick告訴我。在美國,要符合SEC的監管必須要走SEC的程序,做信息披露,接受監管和審查,在法律和道義上打擊金融犯罪——這消耗時間、耗費巨大成本、縮減已有用戶市場。對於來自一個在監管空檔期迅速完成用戶積累和全球擴張的幣安來說,這是速度和利潤的絆腳石。
合規,是主流市場的趨勢,也是幣安的一場革命,然而幣安並未意識到這一點。
如今,幣安在全球市場開拓,建立了非洲、歐洲、新加坡等數字貨幣的法幣交易平台,但在美國、韓國、日本等全球數字貨幣用戶最多的三個國家,卻不見幣安交易所的身影,這將意味著幣安在美日等核心市場話語權的缺失。
“Shit-coins ! Pure shit! ”Jeffrey認為幣安並沒有發揮與市場地位相匹配的責任,2019年當整個美國市場已經在極力避免垃圾幣、空氣幣,減少ICO數量時,3月幣安卻大興ICO的變種IEO。 “這些幣最終的結局會怎樣,幣安很清楚,但它並不在乎,因為已經拿到利潤了。”
2019年,在數字貨幣監管主流趨勢中,交易所老大幣安不會太平。樹大招風,不僅僅黑客會對這個龐然大鱷興致斐然,美日的監管機構、研究機構和同業競爭者要打飛鏢,必然對準幣安這個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