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金融:DeFi是金融未來的曙光,還是伸向韭菜的鐮刀?
星传媒
2019-08-09 00:00
本文约4254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7分钟
Libra類穩定幣公鏈,或為DeFi發展加速器。

編者按:本文來自 Mars火星區塊鏈(ID:liantazhiku),作者:易柏伶,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

Mars火星區塊鏈(ID:liantazhiku)

Mars火星區塊鏈(ID:liantazhiku)

2019年,DeFi成為了區塊鏈應用中備受關注、發展最為迅猛的領域。

在今年以太坊四周年生日紀念中,有人將IC0與DeFi作對比統計:去年,IC0(項目方)持有的以太坊大約有460萬eth,現在是230萬eth。據稱,這個下跌的數量被稱為IC0的“死亡螺旋”。同樣,從去年到現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持有的以太坊數量大約是39萬,現在是230萬,這意味著DeFi裡鎖定的eth已經彌補了死亡螺旋。據其預測,一年後eth的鎖定量將重新回到460萬。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DeFi的全拼為Decentralized Finance,譯為去中心化金融或分佈式金融,起源於加密貨幣原生社區的一個名詞。 DeFi去中心化的本質在於,人人都可以作為資產端和負債端參與的市場,不需要任何第三方金融中介或中心化機構,與傳統中心化金融機構相背離。

因此Hashkey Hub也將其稱之為開放金融。

二級標題

但也有不少人質疑,DeFi無非是以太坊又一新造出來的概念而已,畢竟現有的眾多其目的就是為了“收割韭菜”。 DeFi是金融業未來曙光,還是伸向韭菜的鐮刀?眾說紛紜下,DeFi作為新生事物,面臨著重大考驗。

二級標題

與傳統金融業的本質差異

若要了解去中心化金融,我們或許還得從傳統的金融本質中開始理解。

平時我們接觸到的金融機構,大致可以分為銀行、基金、券商、保險、信託等類型。互聯網時代到來,市面上形形色色的P2P公司、理財公司,騰訊阿里旗下的互金公司可以算作是金融行業的2.0版本,稱為Fintech金融科技。

但大多數與傳統金融差異不大,本質上都是採用中心化方式,利用自身的權威性,作為連接資金供給方與資金需求方的信用中介,然後收取一定的利息或回報。

數據顯示,截止2018 年底,全球的資產管理行業規模達到80 萬億美元以上,2008 年金融危機以後市場的複合增長率達到了12%,中國近年資產管理市場整體規模維持在124 萬億人民幣,預計在2020 年將達到200 萬億水平,主要以銀行理財、信託計劃、保險資管、券商資管、公募/ 私募基金為主導。

DeFi概念空前大火的原因,無非是傳統的金融機構過度中心化產生的讓人深惡痛絕的踩雷事件頻發、弊端凸顯的運作模式。

以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為範本的好萊塢電影《大空頭》為例,第三方中介無法保證獨立性,房貸資產證券化中低層資產信用評級與實際情況誤差巨大,最終造成信息鴻溝,引發災難。

圖片描述

據了解,投資流程黑箱化、風控環節失效化、第三方評估機構寵物化、資管企業架構中心化、項目利益短視化、資產流動性不足、底層資產空心化是傳統資產管理機構的“七宗罪”。

圖片描述

圖片來自網絡

CBX研究院院長谷燕西向火星傳媒解釋道,任何金融行業都是基於一個數據庫進行記錄,存儲數據,券商、銀行、交易所等都有各自中心化的數據庫,這些數據庫如果發生交互,需要同一個數據來記錄交易。

交易所的業務如果完成,別的機構或者用戶也很難進行。一天交易下來之後,必須等到交易所的數據清算之後,券商才能知道自己的交易情況,時間成本高、效率低下。每個系統需要維護,成本也比較高。再者,對賬成本高,券商記錄用戶下單的情況,跟交易所記錄下來的不一致,需要雙方協調查看,糾正錯誤,非常麻煩。

分佈式金融應用在撮合交易後,帳就直接記錄在區塊鏈上,通過共識機制後,相關的節點都記錄下來了。所有的人看到的是同一筆交易,這樣就不會出錯。整個交易的效率就會比原來高很多,這就是分佈式金融與現代金融技術的區別。這個自動式記賬完成不需要人為的維護,成本降低、效率提升、用戶資金的使用率也會提升。

二級標題

最重要的是,分佈式金融各方的信用,不需要一個第三方中介機構來承擔。

二級標題

DeFi經典項目的利與弊

DeFi兩大特點體現為:不依賴於任何第三方金融機構中介;其次,以鏈上的Token作為金融資產流動的唯一表現形式。因此,穩定幣和智能合約成為了支撐DeFi應用的兩大基石。

據了解,傳統的金融產品加上去中心化屬性,都可以移植到DeFi中,包括保險與對沖業務、抵押融資業務、租賃業務。

MakeDAO成立於2014年,是DAO的項目之一,屬於DeFi最早也最出名的經典項目。 MakeDAO是以太坊上的自動化抵押貸款平台,也是穩定幣Dai的發行平台。

根據DeFiPulse的數據,以太坊上已有超過5億美元的價值鎖定在DeFi生態系統中。當前,Maker的以太坊點對點借貸系統已經簽署了價值約3.17億美元的合約。

而MakeDao則是真正的DeFi的方式,沒有任何第三方中介參與。其穩定幣Dai由鏈上資產足額抵押擔保發行,和美元保持1:1錨定,用戶可通過MakeDAO平台上建立抵押債倉CDP的智能合約,存入有價值的數字貨幣資產作為抵押來借貸Dai。不管是兌換或抵押借貸穩定幣,獲得避險資產和流動性且無須承擔中心化風險。

REX相當於通過平台的新增代幣,將主網資源通證化。在REX中,出租者質押EOS以換取REX Token,以換取內存、CPU、帶寬等資源,而出租內存、CPU、帶寬等資源可以賺取利息,既滿足了出租者通過閒置資源賺取利息的需求,也滿足了租用者無需售賣EOS即可短時租用所需要的資源。

然而,不管是MakeDAO還是EOS REX,都屬於DeFi非常早期的階段。 DeFi的概念雖然很火,但是用戶相對於傳統金融卻實屬寥寥無幾,以至於DeFi項目常常被吐槽技術門檻太高,普通用戶難以上手,當前的用戶都是有一定技術能力的人。 MakeDAO和EOS REX都存在著一定的性能不足和安全風險的問題。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HashKey Capital曾撰寫報告認為,DeFi目前的發展並非受區塊鏈性能所累,而是存在另外的三大需要突破的瓶頸,明確的使用場景、清晰的價格基準、易用的基礎設施。

其一、當前DeFi 是先有架構後有需求,從技術架構搭建的角度,完善DeFi 的使用場設施,讓真正的機構投資者可以進入,讓數字資產要在真實構建的應用場景下獲得應用;其二、清晰的價格基準將是DeFi 產品定價的基石。從金融的角度,完善DeFi 產品的價格機制,使DeFi 真正發揮風險管理的作用。

二級標題

因此,儘管概念大火,DeFi 要真正實現吸引散戶用戶或者傳統金融機構的大規模參與,面臨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少。

二級標題

Libra穩定幣公鏈,或為DeFi發展加速器

有網友評論認為,Dapp已死,DeFi無非是繼DAPP之後以太坊又一炒作的概念,其目的是為了抬高幣價。

谷燕西認為,這樣的評論本身是有問題的。 DeFi 面臨著很多負面的評判,有些是可以開拓思路的,指出現狀固然重要,關鍵在於把發展的趨勢,解決的方案也能提出來。

“DeFi 本身依靠dapp作為運行載體,本身還處於探索期,現在對於任何早期事物的妄加評判都是沒有意義的。做批評容易,做建設困難,關鍵是如何挖掘這些項目的價值,分析哪些項目能夠做起來,這才是最重要的。”

他指出,DeFi現在面臨三大的問題:公鏈、穩定幣、可交易資產少。

一、現有的公鏈太多,公鏈市場過於分散。因此,需要一個更加普遍接受的,能跟以太坊對標的公鏈,然後能得到更多的用戶,DeFi在上面應用的話才有可能得到推廣。

星传媒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