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31QU(ID:blockchain31),作者:靈芝,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
,作者:靈芝,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
,作者:靈芝,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
,作者:靈芝,Odaily經授權轉載。
投資者翹首以盼的Algorand,終於傳來了新的消息。
7 月31 日,Algorand 發布官方公示稱,“(向市場引入新的Algo)將不受具體時間表的約束”,“EAC 並不建議在2019 年第三季度進行任何其他的銷售”,“退款政策可能會在日後的拍賣中作出調整。”
換句話說,Algorand 原定一月兩次的荷蘭拍,正式宣告流產,此外,後續90% 退款條例可能出現變動。
新消息逋一發出,立刻引來了眾人質疑:
“退款政策調整什麼概念?”
“價格高的時候再出來拍賣,官方太貪了,隨意改規則”
而對於成功參與了首期荷蘭拍的投資者來說,雖然時間已過去一個半月,但此前參投即虧損、參投即被割,無一倖免的陰影,依然縈繞心頭,尚未完全消散。
文/ 31QU 靈芝
二級標題
如今,荷蘭拍傳來流產的消息、90% 的退幣權能否兌現猶未可知,難道明星項目Algorand,真要坐實高智商收割散戶的傳言了?又或者,是新的一次蓄力?七月最後一天,還對Algorand 抱有幻想的的投資者,最終迎來了當頭一棒。今天下午1點半,Algorand 官方發布最新文章《促進Algorand生態系統的經濟平衡|近期經驗總結報告| 公示》,其中著重提到了3 個關鍵信息:取消原先定好的每月兩次拍賣;近期將不再進行荷蘭拍;退款政策可能進行調整。“我們將考慮市場動態和生態系統的需求,向市場引入新的Algo,而不是簡單地進行常規拍賣,直到供應全部用盡為止。因此,它將不受具體時間表的約束。EAC諮詢委員會會定期更新有關近期是否需要額外通證的意見。EAC並不建議在2019年第三季度進行任何其他的銷售。根據官方說法,這是Algorand 團隊近期的經驗總結,在經過近2 個月的市場洗禮,新的融資玩法確認失效:“拍賣價格包括通證的價值和退款政策的價值。這種因素可能使發現價格更加困難,並可能增加了市場的壓力和波動。我們將嘗試在隨後的拍賣中糾正這一點,以減少在價格發現Price Discovery和市場動態方面的不良結果。”公示還提到,導致ALGO 二級市場下跌嚴重的部分原因,來自於初始節點運營者的拋壓。
所有節點運營者平均每天一共獲得320萬獎勵。節點運行者獲得的超過50%的Algos由其節點保持在線,並參與共識協議。
二級標題
為此,Algorand 基金會的解決方案是:“正在考慮通過對願意將代幣鎖倉不同時間的參與者給予更高的獎勵,鼓勵他們增加長期Stake持有的代幣數量。”此外,公示還再次強調了Algorand 基金會和Algorand, Inc. 保留的2.5 億Algos 資金的問題。對於今天的公示結果,一直關注Algorand 項目進展的李然(化名)並不意外。在他看來,原本定好的二期拍賣時間遲遲未定,一拖再拖,“肯定懸了。”李然告訴31QU,今年早些時候,他曾在清華大學參加過Algorand 的一場線下活動,但現場沒有太多人,“大部分是學生”。他補充說,整場活動的效果也不理想,“前面1/4 的時間是學生區塊鏈協會在PR,那位Algorand 首席科學家的演講過程不僅晦澀難懂,面對質疑時也十分不耐煩。”此外,原本計劃於本月10 日出席Staking 生態大會,安排了主題演講的Algorand 運營總監,最終沒有成行。對此,有說法稱,“團隊在準備第二期拍賣,正要拉盤造勢,擔心用戶懷疑,團隊一出來露面就拉盤,最終取消了行程。”事實上,早在Algorand 第一期拍賣,代幣表現一落千丈後,Algorand 社群裡已經怨聲載道,對於二期荷蘭拍,群裡的投資者並沒有此前那麼瘋狂,從評價來看,大多充斥著悲觀情緒:“如果不把價格拉起來,項目方每個月的兩次拍賣就沒戲了。”
“如果第二次拍賣還不能止損,接著跌,那這個幣直接就廢了。”……
李西告訴31QU,投Algorand 的收益確實不錯,但外界熱炒的“上線即拋售,機構因此賺得盆滿缽滿”、“散戶接盤”的說法並不准確,因為他們並非一下子拿到全部解鎖的代幣,“官方早就設定了每天線性釋放的規則,機構大規模拋售根本不可能。”
首期拍出高價和幾大交易所不約而同上線ALGO 的利好消息,助推了支持者的狂熱。
二級標題
但美好的時光沒持續太久,僅僅三日後,ALGO 就像開閘的洪水,一路向下狂跌,到了7 月31 日,價格已經跌破0.6 美元,暫報0.56 美元。悲觀的情緒與Algorand 首期拍賣前的蜂擁而上,形成了鮮明對比。事實上,作為首個試水採用荷蘭式拍賣出售代幣的區塊鏈項目,Algorand 的參投門檻並不低。據了解,首先此次拍賣並不支持中國人,如果國人要想參與拍賣,只能買國外KYC 賬戶,另外,對於不了解荷蘭拍賣的投資者來說,可能會因為不知如何出價,造成成本過高,或者拍不著。正是由於種種問題,這次Algorand 融資,出現了不同於以往的另類“代投”。“其實我們開放Algorand 代投渠道,也是因為用戶問的多了,才把這個想法納入考慮範疇。”虎符錢包COO 鄧超華告訴31QU,在決定開放參投渠道後,團隊根據經驗,估算了用戶可能參與的數量和預期,最後決定開放300 個比特幣份額。“我們的活動從6 月15 日正式開啟,僅僅2 個小時就完成了募集。”鄧超華介紹說,這次活動吸引了三百多人參與,平均參投金額在0.9 個比特幣,“大部分是老用戶,參與的人數和我們的預期差不多。”據了解,不僅虎符,包括Cobo、CoinPark 等在內的錢包、交易所等平台,都開放了代投渠道,且各有特色。
“從用戶交易動機來看,對TALGO 更感興趣的,是那些早期參與項目私募的機構用戶,買走退幣權,鎖定收益。”
二級標題
“荷蘭拍可以給項目募集到更多的錢,但從本質上來看,這種對代幣發行價格的博弈,更像是金融遊戲,對於強調社區力量的區塊鏈項目來說,並非好事。 ”事實上,“無論是加密貨幣基金,還是原來的代投,大家做的都是信息差的生意。”他告訴31QU,這次錢包沒收取中介費,但也算是“一種變相的代投” ,不過未來“其他錢包效仿的機率應該不會太大”。事實上,自項目啟動之日起,Algorand 便匯聚了眾人的目光。哥德爾獎、RSA大獎、圖靈獎得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Silvio Micali 提出,眾多重量級專家參與,開創性解決“不可能三角”難題……眾多分量極重的頭銜,不斷抬高著人們對Algorand 代幣的預期。不過,耀眼的“出身”沒能讓ALGO 保持長久的光彩。
6 月19 日,Algorand 主網在眾人期待中上線,當天晚上的荷蘭拍賣,僅3 個小時37 分鐘就落下了帷幕,最終,2500 萬枚ALGO,以單價2.4 美元成交,共拍出6040 萬美金,如果按照這個價格,代幣總市值衝至全球前8。
不過,即便多家一線交易所默契上線ALGO 的好局面,也沒能維持太久。 3 天后,ALGO 走上日線三連砸的路:6 月22 日開始暴跌26.96%,23 日下跌9.78%,24 日再度暴跌21.88%,到了25 日,價格一度跌至1.31 美元,從最高點到最低點,跌幅一度達到了60%......
暴跌引來鋪天蓋地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