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白滔:一個實用的中國央行數字貨幣和Libra設計方案
星球君的朋友们
2019-07-31 10:28
本文约15031字,阅读全文需要约60分钟
本文著眼於央行數字貨幣(CBDC),並結合對Libra的深入研究,用前瞻的視角提出了中國央行數字貨幣(CBDC)與Libra中國版本的兩套設計方案。

引言

以下為正文:

引言

引言

以下為正文:

本文作者對中國央行正在推進的央行數字貨幣相關研究和開發工作並不了解,本文僅從理論和實踐角度提出一個CBDC可行性方案建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反應任何官方的觀點和工作狀態。

介紹

介紹

介紹

  • 二級標題

  • 介紹

  • 從金融穩定性角度,CBDC設計方案應遵循以下原則,以避免或減輕CBDC的引入和實現對已有金融體系穩定性的影響:

  • 不為既有貨幣政策工具和傳導機制引入不確定性;

  • 考慮到CBDC可能服務完全不同的核心目標,盡可能為CBDC引入新的貨幣政策工具;

  • 不改變或者顯著削弱商業銀行的商業模式(通過貸款創造存款貨幣、為社會提供信貸和流動性);

  • [1]
  • 不影響或者顯著削弱整個(引入CBDC後的)金融體係為全社會提供信貸和流動性的能力;

  • [2]
  • 避免CBDC引入後可能帶來的商業銀行擠兌(如儲戶大規模從銀行存款切換到CBDC)

2017年國際清算銀行(BIS)在其季度評論

  • 中提出著名的“貨幣之花”提出了一個相對完整的不同貨幣形態的分類學,2018年3月BIS的發布工作論文

  • 對CBDC進行了全面的綜述,分析了其對支付、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性的影響。全球主要央行和主要貨幣政策機構都如火如荼開展了CBDC領域的研究。不同CBDC系統原則上可能有非常不同的適用範圍,有些視CBDC為央行現金的電子版,有些視CBDC為擴大了可訪問範圍的央行儲備金(reserve),有些視CBDC為商業銀行存款的替代物;有些CBDC系統延續了已有央行/商業銀行基於賬戶(account-based)的體系,大部分CBDC系統預期是基於令牌的系統(token-based)。

  • 目前人民幣仍然處於資本管制不能自由兌換,但人民幣面臨極強的國際化需求,例如要鼓勵更多國家在更廣泛的貿易行為中使用人民幣進行計價和結算,或者把人民幣作為價值儲存工具或者儲備貨幣。本文把人民幣國際化的需求進一步在超主權範疇上進行延伸,人民幣CBDC應可以允許更廣泛的主體參與其發行過程並分享鑄幣稅。因此本文定義CBDC有如下特徵:

  • CBDC是央行的一種貨幣形式,與其它形式的央行貨幣(如現金和儲備金)面值保持一致(即維持平價parity);

  • 相比較央行儲備金,CBDC允許更廣泛的主體訪問(前者只有商業銀行、一些支付機構和外國央行等可以訪問,後者被設計為允許商業銀行、非銀金融機構、家庭和公司訪問);

  • CBDC是基於令牌的,而儲備金是基於賬戶的;

  • 與其它形式的央行貨幣使用獨立的運行架構,因此允許CBDC可以服務完全不同的核心目標;

  • CBDC可以是計息的,在合理假設下,可以支付與儲備金不同的利息;

除支持零售支付外,CBDC支持跨境支付,作為對比,現金主要是一種零售支付工具,而儲備金主要用於銀行間清算用途;[3]CBDC的發行機制可以與現金和儲備金不同,例如支持不同的抵押品,允許更廣泛的主體參與CBDC發行。[4]針對上述特徵進一步說明:

特徵1:該特徵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指出CBDC是央行的一種負債,屬於傳統貨幣概念M0的範疇,這與中國央行研究局局長王信有關CBDC定位於M0的發言是一致的

特徵3:已有貨幣體係是基於賬戶的,如央行只為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少數機構開設儲備金賬戶,而商業銀行為普通用戶開設存款賬戶;跨行支付需要通過央行的實時全額清算( Real Time Gross Settlement:RTGS)系統在相關商業銀行於央行的儲備金賬戶之間進行清算。 CBDC是基於令牌的系統,因此所有參與主體之間可以直接進行轉賬和支付,無需依賴現有的RTGS系統。因此基於令牌的設計,也為4)提供了可能性。

二級標題

根據以上CBDC特徵的定義,本文將探討是否可以將CBDC作為一種新的貨幣政策工具,配合採用價格規則(央行設定CBDC的利率以允許其數量變化)或數量規則(央行設定CBDC的供給量以允許其利率變化)。

二級標題[5]二級標題

CBDC貨幣政策三元悖論[6]修改了經典的貨幣政策三元悖論使之可以適用於相互競爭的兩種國內貨幣體系-央行和商業銀行體系。本文采用類似的方法將經典模型修改為可適用於相互競爭的兩個國內貨幣體系-CBDC和已有央行貨幣體系。[7]和Fleming[8]和Fleming[9]圖片描述

進行了詳細闡述,最終Obstfeld和Taylor

圖片描述

  • 圖片描述

  • 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管理的傳統政策目標轉化為通過維持CBDC與央行其它形式貨幣面值一致(即維持平價)來保證金融穩定性;

  • 圖片描述

  • 設定央行利率的貨幣自主性的傳統政策目標轉化為設定CBDC利率的貨幣自主性;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CBDC被設計為支持跨境支付,如果CBDC能夠與央行其它形式貨幣自由兌換,將直接破壞中國現有外匯管理制度;此外,考慮到CBDC實際上是一種比銀行存款更安全的無風險流動性資產,如果CBDC能夠與央行儲備金自由兌換,那麼很容易引起用戶大規模地將銀行存款切換為CBDC,這形成了對整個銀行體系的“擠兌”(後文有詳細分析)。考慮以上兩點,我們必須排除自由兌換的政策目標。

    二級標題

    因此,在CBDC設計中,我們選擇維持CBDC與央行其它形式貨幣面值一致和能夠設定CBDC利率的政策目標,放棄CBDC與央行其它形式貨幣自由兌換的政策目標。

    二級標題[10]二級標題

    CBDC核心原則

    英格蘭銀行的Michael Kumhof和IMF的Clare Noone在論文

    中提出了CBDC的核心原則來降低CBDC引入後為商業銀行體繫帶來的風險。這些原則是:(1)CBDC支付可調節的利率;(2)CBDC不同於央行儲備金,兩者不能兌換;(3)央行或者商業銀行不擔保銀行存款到CBDC的兌換;(4)央行僅依據合資格抵押品(主要是政府債券)發行CBDC。

    CBDC支付可調節的利率

    為CBDC支付可調節利率最根本的理由是維持價格穩定和維持CBDC與其它貨幣的平價。市場裡CBDC的供需需要一個價格達到均衡。假設CBDC像現金一樣支付零的名義利率,如果央行因為對真實CBDC餘額的需求預測不准確而過度供應CBDC,那麼消除過度供應的方法,只能是如下兩種,(1)CBDC貶值因此破壞CBDC與其它形式貨幣的平價關係,或者(2)減少名義CBDC餘額的真實價值使其與CBDC真實需求一致,這樣通過一般價格水平出清市場,但這樣做直接違背了央行反通脹的目標。如果CBDC支付的利率是固定的,這裡沒有第三種可能的方法。然而可調節的利率可以增加CBDC的需求,而無需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調整,無需破壞平價關係,也無需價格水平調整。

    CBDC不同於儲備金,兩者不能兌換[11]首先,當儲戶大量尋求切換到CBDC時,本原則有助於維護金融穩定。如果CBDC與儲備金可自由兌換,在這種情況下,單個銀行願意對存款支付CBDC就足以威脅金融穩定。這源於銀行承諾通過RTGS系統以儲備金結算銀行間支付。當一家銀行對存款支付CBDC時,所有非銀行主體都可以通過將存款轉移到該銀行來利用這一點。當流失存款到該銀行時,其它銀行必須通過RTGS系統以儲備金來結算銀行間支付。當央行支持即時將儲備金兌換為CBDC時,該銀行可以使用其新獲得的儲備金來獲得CBDC,以便支付給到它這裡來的為此目的的儲戶。這將導致存款的銷毀,和触發全系統、幾乎即時的銀行擠兌。同理,如果儲備金和CBDC相同,通過RTGS系統可以同樣方式觸發擠兌。

    其次,本原則使儲備金和CBDC能夠服務各自的核心目的。 CBDC不僅可以作為零售支付媒介,也可以作為銀行間結算資產,還支持跨境支付。這使得央行擁有了一個新的政策工具,尤其是CBDC的數量或利率。這使得央行可以保持對金融體系中儲備金數量及其利率的控制。保持對儲備金的控制使央行可以繼續影響經濟體中的無風險利率,後者是實際投資決策和跨週期分配決策的關鍵因素。[10]英格蘭銀行的Jack Meaning和Ben Dyson等的論文

  • 認為,儲備金市場已納入新的CBDC體系。或者說,他們假設CBDC是通過擴大對儲備金的訪問而非通過引入一種新的央行貨幣而創造的。這種擴大儲備金訪問的製度可能會以未知的方式影響既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而如果儲備金和CBDC保持分離的話,至少通過政策利率的傳統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會保持不變。

  • Michael Kumhof的論文

  • 進一步從CBDC便利收益(convenience yield)的角度,分別考察了家庭和公司部門套利以及銀行套利的場景,論證了在套利和非套利的均衡狀態下,儲備金和CBDC的利率都不會收斂到相同值,因此他們是不同的。核心論點包括:

  • 一個經濟體的無風險名義利率,等於名義上無風險的純價值存儲資產(如本幣短期政府票據)的利率;

  • 當前為儲備金支付的名義利率,或者等於,或通過套利與該經濟體的無風險名義利率密切相關;

  • CBDC的便利收益隨著CBDC的數量增加而減少。 CBDC的邊際持有人為公司和家庭部門,他們對CBDC的需求和央行對CBDC的供給決定了CBDC的便利收益。在邊際持有人非套利情形下,如CBDC便利收益為零則要求CBDC供給處於一個飽和點-CBDC的供給接近銀行存款的水平。這將帶來兩個挑戰:第一個是缺乏足夠的合資格抵押品央行可以用來發行CBDC;第二個是如果CBDC供應的流動性達到銀行存款的水平,這將使得銀行存款和貸款沒有必要從而摧毀銀行的商業模式。因此合理的預期是央行只會適度發行CBDC;

  • 一些CBDC研究[11]因為不是CBDC的邊際持有人,銀行從持有CBDC獲得的邊際收益超過其持有儲備金或債券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銀行傾向於不持有大量CBDC因為機會成本過高。銀行持有CBDC的決策類似銀行持有物理現金,最小化持有量僅為滿足客戶請求。[10]央行或者商業銀行不擔保銀行存款到CBDC的兌換

    一些CBDC研究

    建議,銀行有義務在任何時候按任何數量把存款兌換為CBDC。他們認為這是維持CBDC與央行其它形式貨幣平價的關鍵。論文

    論述了把這項建議作為CBDC的必要特性既危險亦無必要。

  • 危險性首先來自保證該項義務的公信力。當凈流入CBDC和凈流出存款額較小且行動緩慢時,銀行部門或許能夠應付。然而,挑戰在於壓力時期能否履行義務。假設整個非銀部門需求更多CBDC,以至整個銀行部門用完了自己持有的CBDC,銀行需要向央行出售或回購合資格資產以獲得CBDC。央行可能必須擴大合資格抵押品目錄,甚至完全免除大規模無擔保貸款的抵押品要求。因此,這一義務的公信力取決於央行作為最後貸款人的承諾。鑑於流動性要求的潛在規模,可能會對央行資產負債錶帶來前所未有的風險。也就是說,銀行隨時準備將存款轉換為CBDC的擔保最終必須得到央行的擔保。

  • 央行如果承諾在緊急情況下接受銀行存款以換取CBDC,這將為從銀行存款到CBDC的擠兌敞開大門。可以想像,這種擠兌幾乎可以瞬間運行,規模空前,因為這是從整個銀行系統擠兌,而不是從一個銀行擠兌到另一個。這反映出,銀行部門可能需要向央行請求的流動性支持規模將比傳統銀行擠兌大一個數量級。

  • 保證存款對CBDC的可兌換對維持CBDC與銀行存款的平價也不是必要的。實際上,只要滿足下列條件,即可維持CBDC與銀行存款的平價:

  • 央行或允許調整CBDC的利率(根據CBDC數量規則),或允許通過交換非存款的合資格資產來調整CBDC的數量(根據CBDC價格規則),這樣使得私營部門預期平價關係得以保持。也就是說,央行持續並可靠地,根據目標數量或價格,來滿足CBDC的需求;

    CBDC合資格資產有一個運行和流動性市場;

    至少有一個私營部門參與者(可以是銀行或非銀金融機構)可以接收/發起來自銀行存款的支付,並活躍在CBDC市場和CBDC合資格資產市場。[12]條件1)不言自明。根據CBDC設計目標,合資格資產可以是政府債券,或者原生數字資產。前者對應成熟的債券交易市場,後者對應新興的數字資產交易所。條件2)和3)允許代理利用該市場中的任何套利機會將CBDC 與銀行存款之間的平價偏差推至零。在這些條件下,一個合理的結果是將存在一個大的流動性私人市場,其中家庭和公司部門可以互相交易銀行存款與CBDC,少數參與者能夠訪問合資格資產的庫存從而從央行獲得額外的CBDC 。因此,依賴這一市場,加上至少有一個參與者能夠就任何套利機會進行交易,即可確保銀行存款和CBDC的平價。依賴這一市場的風險比依賴銀行兌換保證的風險要小的多。[13]我們進一步說明上述套利機制驅動維持CBDC與存款的平價。假設CBDC 以1-x (x>0)的匯率交易到存款。然後,金融機構可以從客戶那裡獲取1 人民幣單位的存款流入,在市場上購買1人民幣單位債券,立即將1單位債券出售給央行換得1單位CBDC,向客戶交付1-x 的CBDC,從而鎖定x單位CBDC 為無風險利潤。套利將驅動x到零。請注意,正是央行承諾為價值1單位的“存款貨幣”支付1單位CBDC,即央行在其運營中使用平價匯率,從而使這一策略得以發揮作用。

    從防止擠兌來說,也有其它幾種方式來建立CBDC系統以限制存款轉換為CBDC,例如,限制銀行在規定時間內必須轉換為CBDC 的存款金額或限制CBDC賬戶中持有CBDC的數量。但是,即使在正常時間,這些限制也存在無法維持平價的風險。此外,如Gürtler和Nielsen等的論文

    所闡述,CBDC的持有上限將限制可進行交易的數量或價值,從而可能損害CBDC作為支付系統的有效性。關於金融穩定,Callesen的論文

    認為,如果為使得CBDC在交易中有用而設置足夠高的上限,那將太高而無法控制銀行擠兌的風險。因此本核心原則表達為,銀行根本沒有義務為存款提供CBDC。銀行可以自由為存款兌換CBDC,或者不兌換,由他們決定。這是一種靈活的方法,允許銀行自行決定如何管理他們所面臨的風險。

    央行僅依據合資格抵押品(主要是政府債券)發行CBDC

    本核心原則是說,央行只用它選擇的合資格抵押品來兌換CBDC,它不支持用儲備金或銀行存款兌換CBDC。這一原則允許央行管理髮行CBDC為其自身資產負債錶帶來的風險,就像它為發行儲備金和現金所做的一樣。更重要的是,這些發行安排可以消除銀行部門作為整體的擠兌風險,這些風險要么來自因為CBDC和儲備金可兌換,要么是因為CBDC和銀行存款可以即時兌換。

    現在,我們從政策規則的角度闡述如何提供CBDC。數量規則確定相應央行貨幣的數量,並允許其利率進行調整。價格規則確定相應央行貨幣的利率,並允許其數量進行調整。價格規則和利率規則的術語是可以互換的。

    CBDC 可以根據數量規則或價格規則提供。根據CBDC數量規則,央行不會為應對需求增加而增發CBDC,而是允許CBDC的利率向下調整,直至市場出清。根據CBDC價格規則,央行設定CBDC利率,並允許私營部門確定其數量。央行這樣做,是按需向私營部門自由發行(或收回)CBDC,僅限於合資格資產。根據這樣的規則,CBDC的發行安排至關重要。

    假設合資格資產僅包含政府債券。希望將銀行存款轉化為CBDC的私營部門代理首先必須用存款換取債券,隨後將債券提供給央行以換取CBDC,或者該代理必須找到一個交易對手,後者用債券從央行兌換CBDC並且願意用該代理的存款兌換CBDC。通過這些交易,只要債券不是從銀行部門獲取的,存款就不會離開總體的銀行體系,他們只是簡單地轉移到債券的賣家手裡。因此,當私營部門獲得額外CBDC時,銀行融資總體上不會“消失“。能達成這個結果的關鍵點在於,央行不會接受銀行存款來換取CBDC,換言之,它不直接為商業銀行提供資金。這迫使代理首先用銀行存款兌換為非銀行負債的資產,這裡即債券,增持CBDC的相關方會減少其債券持有而非存款持有。

    CBDC提供給中國一個合適的機會去嘗試改變CBDC發行機制:取消外匯占款,而主要以向央行出售/購買合資格資產來獲得/回收流動性;此外,也可以通過抵押合資格資產與央行訂立回購協議來借入/歸還額外流動性。目前中國央行已經發展出豐富的公開市場操作的政策工具,允許金融機構向央行借入/歸還流動性,包括7天以內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7天至三個月的常備借貸便利( SLF)、三個月至一年的中期借貸便利(MLF)或者更長期限的一些工具。央行僅需將這些工具適當調整即可適用於CBDC。[14]二級標題

    央行還可以針對CBDC制定專門的合資格抵押品目錄,可以包括高信譽度人民幣國債/主權債、金融公司債和企業債等。為強化CBDC作為超主權貨幣的定位,也可以把外幣主權債和原生數字資產(例如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增加進合資格抵押品目錄,這樣可以弱化CBDC由中國主導的印象,鼓勵相關國家積極參與CBDC的發行。增加外幣資產進入合資格抵押品目錄將為央行發行CBDC帶來額外的匯率風險,不過主流央行在這方面都有比較豐富的經驗。原生數字資產相比較傳統債券,波動性很大,需要更謹慎管理其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本文作者的論文

    中國CBDC經濟模型[10]圖片描述

    Michael Kumhof的論文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3:中國CBDC經濟模型

  • 所有代理能夠訪問CBDC不意味著央行向所有CBDC持有者提供零售服務。在CBDC經濟模型中,只有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可以直接與央行互動買賣CBDC,而家庭和公司必須使用CBDC交易所來用存款換取CBDC,當然家庭和公司之間總是可以互相交易來買賣CBDC 。 CBDC交易所可以是一個新的獨立實體,或者由銀行或非銀金融機構運營,但為清楚說明起見,本文將CBDC交易所視為獨立的實體。

  • 商業銀行為非銀金融機構、家庭和公司保持借記和貸記頭寸(圖中由“銀行存款”和“銀行貸款”表示)。非銀金融機構向家庭和公司提供金融服務,例如基金管理服務,結果是非銀金融機構承擔有對家庭和公司部門的債務。

  • 向/從其他私營部門對手方出售/購買存款以交換央行合資格抵押品(例如政府債券);

  • 圖片描述

  • 圖片描述

    二級標題

    圖4:CBDC交易所運行說明

    二級標題[15]二級標題

    CBDC經濟模型金融穩定性分析

    2016年Michael Kumhof在論文[10]中通過DSGE建模校準了危機前美國宏觀數據,發現基於國債發行30% GDP數量的CBDC可永久提升3%的GDP,此外採用逆週期的CBDC價格和數量規則作為次要的貨幣政策工具,能顯著提升央行穩定商業週期的能力。雖然沒有深入分析,我們可以審慎猜測,引入CBDC可能會刺激經濟活動,也可能提升貨幣系統的效率。

    為評估CBDC經濟模型對經濟成果的影響,我們用“總信貸”來表示非銀部門(含非銀金融機構、家庭和公司)借款人獲得資金總額,這決定了這些借款人的投資和交易能力,用“總流動性”來表示非銀部門進行經濟交易的能力。 “總信貸”大致等於銀行部門資產負債表中“貸款”與銀行部門和非銀部門持有的“非貸款類銀行資產”的總和,“總流動性”大致等於非銀部門持有銀行存款、現金和CBDC的總和。[16]

    從部門的角度來考察資產負債表的變化。當非銀部門試圖卸載超出其需求的存款時,他們要么用存款交換銀行持有的非貸款類資產(如證券化資產),要么用存款交換銀行提供的非存款類債務(例如商業銀行債券) 。論文

    的分析顯示,在所有場景下,央行資產負債表將擴大,在多數場景下,銀行部門的資產負債表會收縮,但總信貸和總流動性不會直接受銀行存款切換到CBDC的影響,實際上,可能還會增加,因為引入CBDC流動性可能刺激經濟活動。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擴張是可預期的結果,因為它獲得資產發行CBDC。銀行部門縮表的原因是銀行部門總體需要出售資產給央行來響應非銀部門CBDC需求的增長,或出售資產給非銀部門響應其銀行存款需求的減少。如果銀行部門出售非存款類銀行債務給非銀部門來響應其存款需求的減少,則銀行部門的資產負債表構成會發生變化但其容量保持不變。

    雖然總信貸不會直接受銀行存款切換到CBDC的影響,然而,通過銀行貸款利率,可能導致信貸數量均衡態的變化。其中一些變化可能是由於監管。例如,巴塞爾協定III要求對“不穩定”銀行融資(通過“凈穩定融資比率”)的份額進行限制,並要求最低的流動性資產持有量,以覆蓋某些類型資金潛在流出(通過“流動覆蓋比率”)。這些限制反過來會影響銀行的放貸能力。銀行存款到CBDC的切換不僅使銀行面臨相對穩定的零售存款的流失,還可能去除相對較高流動性的債券。商業銀行可能不得不用批發融資來取代銀行存款。這些情況可能會影響監管比率,從而影響信貸的數量或價格。墨西哥央行副行長最近表達了類似的關切

    有關CBDC引入帶來的銀行擠兌風險,前文針對該風險提出的CBDC核心原則,並按這些原則建議了CBDC經濟模型,因此銀行擠兌的風險已經得到充分的討論和解決。

  • 第二章Libra-x經濟模型

  • 中國CBDC與Libra-x,除發行主體不同之外,兩者功能、定位幾乎完全相同。此外,CBDC的設計方案幾乎與現有央行體系完全解耦,例如,CBDC不同於央行儲備金,服務於完全不同的核心目標,支付不同於儲備金的利率,且與儲備金不可自由兌換;與CBDC有關的政策工具獨立於已有貨幣政策工具;CBDC運行架構獨立於央行已有體係等。因為CBDC與現有央行體系的解耦,本文建議的CBDC設計方案可以幾乎無修改地平移至Libra-x,除了一些必要的與央行相關的修改之外。前文有關CBDC貨幣政策三元悖論、CBDC四項核心原則和CBDC經濟模型對金融穩定性的影響等結論可直接適用於Libra-x,因此此處不再詳述。因此我們只把Libra-x最重要的一些結論列舉於此,相關細節請讀者參考CBDC的相關內容。

  • Libra-x有如下特徵:

  • Libra-x允許廣泛的訪問主體,包括商業銀行、非銀金融機構、家庭和公司等;

  • Libra-x支持跨境支付;

  • Libra-x是基於令牌的系統;

  • Libra-x是可以是計息的,在合理假設下,可以支付與央行儲備金不同的利息;

  • Libra-x支持跨境支付;

    Libra-x的發行機制支持廣泛的合資格抵押品,包括人民幣國債和主權債,外幣主權債,以及原生數字資產等,允許更廣泛的主體參與Libra-x發行。

    從Libra-x貨幣政策三元悖論我們可知,Libra-x設計選擇可設定利率的貨幣自主性和維持Libra-x與人民幣平價關係的政策目標,而放棄Libra-x與央行已有類型貨幣(現金、儲備金和銀行存款)的自由兌換。

    為避免Libra-x的引入為現有銀行體繫帶來系統風險,Libra-x的設計遵循類似CBDC的核心原則:(1)Libra-x支付可調節的利率;(2)Libra-x不同於央行儲備金,兩者不能兌換;(3)Libra-x協會或者商業銀行不擔保銀行存款到Libra-x的兌換;(4)Libra-x協會僅依據合資格抵押品發行Libra-x。

    Libra-x經濟模型如圖5所示:

  • 圖5:Libra-x經濟模型

  • 全市場參與者,含銀行、非銀金融機構、家庭和公司,都能訪問Libra-x系統,因此Libra-x作為經濟體中所有代理的貨幣。該模型中,只有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可以直接與Libra-x協會買賣Libra-x,而家庭和公司必須使用Libra-x交易所來用銀行存款換取CBDC,當然家庭和公司部門內部可互相交易來買賣Libra-x。 Libra-x交易所可以是一個新的獨立實體,或者由銀行或非銀金融機構運營,為清楚說明起見,本文假設Libra-x交易所為獨立實體。

  • 向/從其他私營部門對手方出售/購買存款以交換Libra-x協會合資格抵押品;

  • 圖片描述

  • 向/從Libra-x協會出售/購買合資格抵押品以交換Libra-x;

    圖片描述

    Libra-x交易所運行如圖6所示,它會為向家庭和公司出售/購買Libra-x的服務而收取費用或價差。也可以想像,銀行可能會選擇為其客戶補貼Libra-x交易所服務費,就像今天銀行為其客戶補貼現金分發成本一樣。為補充其持有的Libra-x,Libra-x交易所使用它收到的存款購買合資格抵押品,然後使用這些資產從Libra-x協會獲得Libra-x。 Libra-x交易所至少在一家商業銀行開有賬戶,以便可以接收存款。 Libra-x交易所會週期性地再平衡它持有的合資格抵押品、銀行存款和Libra-x浮存(float),使之回到目標分配。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 Bech, M and R Garratt (2017): “Central bank cryptocurrencies”, BIS Quarterly Review, September, pp 55–70. 

  • BIS Committee on Payments and Market Infrastructures, Markets Committee,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 同理CBDC對金融穩定性的影響,總信貸和總流動性不會直接受銀行存款切換到Libra-x的影響,實際上,可能還會增加,因為引入Libra-x流動性可能刺激經濟活動。此外,引入Libra-x帶來的銀行擠兌風險,已經被Libra-x的設計很好地解決。https://www.zilian8.com/163931.html 

  • Kimball, M., & Agarwal, R. (2015). Breaking Through the Zero Lower Bound. IMF Working Paper(15/224) 

  • Bjerg, O. (2017). Designing New Money: the policy trilemma of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 

  • Keynes, John M. 1930. A Treatise On Money. London: Macmillan. 

  • Mundell, Robert A. 1963. ‘Capital Mo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Policy under Fixed and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Revue Canadienne de Economiques et Science Politique 29 (04): 475–485. 

  • Fleming, J. Marcus. 1962. ‘Domestic Financial Policies under Fixed and under Floating Exchange Rates’. IMF Economic Review 9 (3): 369–380. 

  • Obstfeld, Maurice, and Alan M. Taylor. 1997. ‘The Great Depression as a Watershed: International Capital Mobility over the Long Run’. Working Paper 5960.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 2002. ‘Globalization and Capital Markets’. Working Paper 8846. Cambridge MA: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 Kumhof, M., & Noone, C. (2018).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design principles and balance sheet implications. Bank of England. 

  • Meaning, J, J Barker, E Clayton and B Dyson (2018), ‘Broadening narrow money: monetary policy with a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Bank of England Working Papers, No. 724. 

  • Gürtler, K, Nielsen, S T, Rasmussen, K and M Spange (2017),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in Denmark?’, Analysis, No. 28, December 2017. Available at: http://www.nationalbanken.dk/en/publications/Pages/2017/12/Central-bank-digital-currency-in-Denmark.aspx 

  • Callesen, P (2017), ‘Can banking be sustainable in the future? A perspective from Danmarks Nationalbank’, Speech at the 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 100 years celebration event, Copenhagen, 30 October 2017. Available at: https://www.bis.org/review/r171031c.htm 

  • 參考文獻https://www.8btc.com/article/451663 

  • John Barrdear and Michael Kumhof, The macroeconomics of central bank issued digital currencies 

  • REMARKS BY JAVIER GUZMÁN CALAFELL, DEPUTY GOVERNOR AT THE BANCO DE MÉXICO, ON “SOME CONSIDERATIONS ON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THE OMFIF FOUNDATION–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SYMPOSIUM “THE NEXT DECADE OF FINANCE: ASSESSING PRIORIT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SOCIETY, POLITICS AND ECONOMICS”.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Missouri, July 9, 2019 

星球君的朋友们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