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Staking 不是儲存利率
馬昊伯在Staking生態大會上表示,Staking 不是儲存利率,而是代幣持有者分享系統利潤的過程。不同於傳統銀行存儲,Staking 是一個謹慎挑選過程,也需要面對風險,投資對收益和你獲得對回報是呈正比對。而在Staking 對過程中,還會有很多新對玩法,新的模式湧現出來,而對於用戶和投資者來說,這就意味著風險和機遇,如果大家對模式不了解或者沒有真正看明白,那麼投資者就會面臨巨大的風險。
同時他還表示,AELF 是在設計公鏈,而就區塊鏈而言公鍊是需要有兩個部分需要關注。首先要解決技術問題,要解決支撐上面的系統。比如TPS 有多高,共識多快達成。其次還有治理問題,比如到鏈上後公鍊是怎麼能夠進行盈利,然後利潤怎麼分,如果大家不同意現在的分配方式,那麼需要怎麼樣來進行投票解決分歧,如何來進行政治活動。上述內容都應包含在Staking這個範疇之內。
優質Staking 的定義
隨後馬昊伯表示AELF 團隊是如何來定義好的Staking。他認為一個優秀的Staking模式需要具備以下特徵:
優質Staking 應在沒有系統獎勵時,經濟系統還可良性運轉;
收益應與風險並存,無風險套利並不可靠需要避免;
優質的Staking 參數及規則應該能夠根據環境被動調節。
區塊鏈的核心是大量降低了信用成本
區塊鏈的本質是去中介,去平台化的。據AELF 馬昊伯的觀點來看,區塊鏈的核心是大量降低了信用成本,原本三方參與的事情變為兩方參與即可, 用戶不再需要第三方信任存在。可以說區塊鏈代替了大量中介和平台,原本中心化的平台所獲得的重大利潤,現在可以通過區塊鏈,通過Stkaing 方式進行相對公平的分配給系統的所有參與者們。
區塊鏈不是再造一個世界,而是現實世界的加密化實現。
AELF 創始人馬昊伯認為,在區塊鏈世界中很多的東西還需與現實社會聯繫起來。項目團隊會思考ELF的持有者擁有的權益是什麼。首先持有者可以參與治理。 AELF 團隊希望用戶在鏈上進行治理行為。如果只是Staking,用戶或許只有一個基本的收益,但當參與ELF線上治理之後,那麼參與者或許將獲得更大但利益。
以下為經Odaily、區塊律動BlockBeats 編輯整理後馬昊伯演講全文:
大家好,很開心今天在Odaily、區塊律動BlockBeats聯合舉辦的StakingCon大會上,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們這個aelf團隊對Staking的思考,其實也是我們對於一個公鏈上層的經濟系統和權力系統大思考。
可能大家想到Staking這個詞很簡單,就是PoS,我們把幣放到那裡就會生幣,大家對這個有一個很直接的理解。很多朋友會覺得這個東西就像在銀行存錢,我把錢放在那裡就不用管了,但是我們對Staking的認識還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我們認為如果想要得到比較好的回報的話,那你還是需要做出很多選擇和決策,同時也會面臨著一些風險,投資的收益和你獲得的回報是呈正比的。而且Staking 可能會有一些新的模式出來,在你沒有看明白新的模式之前會面臨巨大的風險,比如說“荷蘭式拍賣”這種模式前一陣比較火,但是仔細研究這個模式之後,會發現其實還是有很多風險的。
同樣在aelf 團隊在設計一個公鏈,就區塊鏈而言,公鍊是有兩部分的,首先你要解決技術問題要解決支撐上面的系統,你的TPS有多高,共識多快達成,到鏈上你的公鍊是怎麼能夠進行盈利,然後利潤怎麼分,如果大家不同意現在的分配方式,我們需要怎麼樣來進行一些投票,進行一些政治活動。這個我覺得都包含在Staking這個範疇之內。
我們看一下我們團隊認為什麼是一個好的Staking呢?
我們知道在我們挖礦的過程中,這個系統都有無中生有地做一些獎勵,比特幣是一個模型,它的增法速率是逐漸降低的,以太坊就比較隨意一點,大家先定一個數,大家有一個共識我們將會在未來降低這個挖礦獎勵,剛開始是五個,後來是三個,中間需要大家投票降低挖礦獎勵。
我們去思考怎麼樣設計一個獎勵機制的情況下,能夠讓當挖礦獎勵降到足夠低的時候,這個系統還能正常的運轉。
這個挖礦獎勵我們認為是什麼呢,就是類滴滴打車跟美團外賣的補貼。你打車價格很低,因為所有的錢都是VC(風投)貼補了的,在推廣期你需要大量推廣你的產品。
一個上市公司可以不停的做增發,市場用戶對增發出來的這一點量沒有受到影響。你增發出來的東西是有價值的,通過這個方式不停地去吸引大家參與。
就像POW這個事情是有巨大風險的,永遠不是一個穩賺不賠的事情,你什麼時候去買礦機,你的礦機放在那裡有多少風險,這個都是十分重要的。
參與過程中你要承擔風險,POS也是一樣。
你的鎖定期會多久,鎖定期間價格可能會暴漲或者暴跌,你可能沒有這個操作的機會了,你去失去一些流動性的機會。但是你獲得Staking一個穩定的收益。
所以我們認為收益於風險一定是並存的,這個模型裡面我們一定要避免一種特別無風險的套利行為。像aelf今天面臨的問題是有很多私募做無風險套利,市場把荷蘭拍出來的直接二級市場拋售了,對於私募來說這是一種無風險的套利行為,這種行為我們應該避免。
另外一個事情就是整個系統的規則。 Staking是你的系統掙了錢以後大家掙錢的過程,我們的公鏈運行過程中有一定的運行能力的,盈利完了之後給分給系統做風險的人。
POW是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誰幹活多你分得多,你幹活多就可以分到比特幣多;POS是資本主義,你有錢你去買,你用這個做礦機。
基本上都是一個思路:你要先有一定的資本去買生產工具,通過生產工具賺取更多的利潤,但是我們希望你的經濟規則是能夠通過治理更好定義的,而不是說這套系統就一成不變。
其實整個鍊是在發展的,一個公鏈應用不可能規則一成不變,而這個鏈一定不是屬於某一個團隊或者公司的,因為你的鏈一旦跑起來之後是屬於製作人的。
為什麼區塊鏈平台是能產生利潤的?
在我看來一個區塊鏈平台是有用的,不僅僅是像貴金屬這樣純商品的東西。像黃金,你不可能讓黃金這一秒在中國下一秒在美國,但是比特幣有這樣的能力,它是一個一定程度上能夠替代銀行和支付公司的網絡,這樣的網絡是有巨大價值的。
區塊鏈的核心是降低了大量的信任成本,原來三方要參與的事情,現在兩方就可以了。
之前我們買東西可能要有支付寶這樣的平台存在,但是如果區塊鏈出來之後我們不需要了,我們兩方就可以參與交易。
以前轉賬在銀行開兩個賬戶,A和B各開一個賬戶然後互相轉賬,但是有了區塊鏈之後就不需要了,我們只需要在一個區塊鏈平台上用USBT兩個人直接轉賬,不需要有第三方信任存在。
還有一些合同的執行,以前我們合同執行需要有第三方去監督,或者說A和B兩個人相互不信任,把錢打給第三方,等著結果出來以後第三方來執行,我們要面臨著第三方跑路的風險。
P2P的公司,為什麼那麼多P2P爆雷了,後面全是暗箱的事情,區塊鏈沒有這個情況存在。區塊鏈給了技術人員很大的能力,以前個體無法開股票交易所,你不可能讓上市公司把股票打到你個人的賬上面,讓很多用戶打到你個人的賬上面,然後你個人進行交易的撮合。但作為區塊鏈開發人員,現在可以寫(通過編程)一個去中心化的交易所,這個交易所的合約在這裡,他的合約定義了資金只能進行撮合,第三方無法提取資金的,開發商無法挪用資金的,它代替了大量的中介平台去做這些事情。
紐交所、淘寶、滴滴都是中介平台,這些平台產生巨大利潤,這個協議如果讓區塊鏈去替代的話,這背後怎麼分巨大利潤的問題這就是Staking的含義。
還有一個觀點,我認為是區塊鏈不是在創造一個世界。
現實世界中的各種治理,一個上市公司的治理方式你完全可以搬到區塊鏈上來,你在區塊鏈上就是一個權限,因為畢竟參與這個網絡的是人,無論你怎樣去說,但你最後還是要通過硬分叉的方式解決。比特幣分叉,以太坊分叉,最後還是人參與分叉,或者說是人在投票。
我們認為你在區塊鏈世界中很多的東西你還是要跟現實社會聯繫起來的,我們就在思考ELF的持有者擁有的權益是什麼?
首先你ELF持有者參與治理。一個系統是有很多的部分的,比如說交易所的部分,每個部分都有獨立的應用能力。
它的獨立能力不同的,包括資源分發和交易的模塊,這些在鏈上的ELF的持有者都可以對它進行單獨的投資。我們希望用戶在鏈上直接做這個行為。你如果只是Staking,那你可能只有一個基本的收益,你如果參與ELF線上治理,那你可能有一個更大的收益。
我們已經於第二季度比較圓滿的完成了白皮書所定義的一個企業版的系統,這個系統已經被AWS支持了,你可以一鍵啟動我們的系統。
但是公鏈我們還是比較審慎的過程,我們贊同這種模式,之前推出了一個版本,讓企業界和個人的開發者能夠在這個平台上進行開發,核心要做的事情就是上層的經濟系統和政治系統的建設問題,這個東西需要有大量的測試。我們計劃第三到第四季度進行主網切換的過程,但是是分階段的,因為鏈上的資產本質上就是錢。
我們怎麼樣能夠支撐一個好的上層的經濟系統和政治系統的呢?
我們有超高的運行能力,我們做出的數據,這個數據看代碼的,因為我知道好多的公司他們實在拿不出一行代碼來。
我們去優化效率,做加減乘除做一百萬次循環,我們的運營效率是EVM的100倍,我們的程序員比較調皮地去搞一個比較好看的數字,空循環沒有任何意義。
AVM並不是一個效率很高的一個迅機運營環境,他都是356字節的,因為你CPU的處理器是46V的,它中間的效率很低。我們優化一個區塊內的並行效率,能夠達到一萬五TPS,我們一條主鏈多級測鏈的節奏,一個管子跑滿了,多條管子去跑效率會高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