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貓Buboo
區塊鏈行業運營/前新浪高級運營/Odaily特邀作者/金色財經專欄作者
作者:貓Buboo
區塊鏈行業運營/前新浪高級運營/Odaily特邀作者/金色財經專欄作者
如需轉載,請後台回復取得授權,並註明作者簡介和附上本文鏈接。
作者:貓Buboo
區塊鏈行業運營/前新浪高級運營/Odaily特邀作者/金色財經專欄作者
作者:貓Buboo
如需轉載,請後台回復取得授權,並註明作者簡介和附上本文鏈接。妖!近期行情回暖,朋友圈一下子又欣欣向榮起來。項目活躍了,合作搞起來了,很久沒有聲音的社區又冒泡了。只是對於呂凱,確是有點苦澀起來。這行情,對於期貨而言只有一個字:
妖!
去年寫過我進來這個行業的原因,
《3次爆倉!
被割了無數次韭菜後,我決定從互聯網轉行區塊鏈》
,也和呂凱聊過
《入職公司4個月,我做合約輸了200萬》
,這不行情一有回暖的跡象,所有的信誓旦旦又拋到腦後了。
詭異的是,這個時間點行業內的人員流動開始頻繁起來,很多人從這個行業離開,很多人半年換3份工作,平靜的水面下盡是看不清道不明的群魔亂舞。
“我已經筋疲力盡了。”呂凱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
“我開了50倍的永續槓桿合約,最近已經有三四次扛單超過60個小時了,連續通宵不敢睡覺,真的太累太累了。”
我回他一句:“那你還是幸運的。”
圈里圈外,都知道合約是賭場。既然是賭場,那麼下場的玩家只有是資金雄厚的風險厭惡型玩家或許才可以活下來,可是大多數人都在高估自己。
作為專業的區塊鏈運營,大量走訪用戶已經是習慣使然,儘管這個行業還處在蠻荒階段,但是貓Buboo相信專業和用戶的路線,從入行以來就沒改變過。
我問呂凱,“按照你的風格,這段時間連續多次扛單已經是非常不健康的投資風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呂凱愁眉苦臉地和我訴苦道,“都怪我沒有堅持住自己的判斷,情緒和投資偏好都被那些所謂的大V帶著走了。”
凌晨2點:“來不及解釋了,目前是一個高拋的機會,趕緊跑!
凌晨6點:“確實有個小跳水,不過比想像中強勢,當我沒說吧。”
(某大V的盤面分析結果)
作為2006年開始入場玩股票的老股民,當年的加多寶商標戰、藍色光標、連漲36個漲停板的妖股暴風等,無一例外都是在國內股票市場的高光時刻。然而,我們還是低估了這個行業的市場魔性。
所謂的大V多空兩邊開單,再曬出盈利單吸引粉絲加入付費群,卻絲毫不提虧損單,這幾乎已經成為了行業內公開的秘密。更有甚者,連喊單分析都是直接複製粘貼。
“在一個不完善的市場,所謂的技術判斷近乎一文不值。那些所謂的大V,背景十分雜亂,擁有正規金融背景的少之又少,甚至沒有多少Token、只有中專學歷的也在到處充大頭。聊到這裡,呂凱嗤鼻一笑;“你好像說的這個行業專業的人很多一樣哈哈哈哈,大部分項目要是放在互聯網估計都撐不到3個月,大部分從業人員放在互聯網行業估計面試都過不了。”“無非是擊鼓傳花,等水落石出罷了。”為什麼各種項目跑路頻出,還有人毫不畏懼?為什麼有些大V自建交易所、發幣、收割粉絲,還有人前赴後繼?為什麼一個極具風險的金融市場,散戶會相信所謂秘而不宣的小道消息?
很簡單。
自詡聰明,皆為利往。
在區塊鏈行業從業,別走著走著就走偏了。我曾經覺得
“我後悔了,進入區塊鏈這個行業真的是個錯誤”
,但依然相信著區塊鏈技術必將完成互聯網不曾達成的理想,有的時候
“一個區塊鏈運營人的自白”
,也許是記錄這個行業發展和變遷的另一種形式吧。
投資是認知的變現。
圈層不一樣的時候,不僅僅是信息,所有的都是不對稱的,這在一個高風險的、近錢的行業尤甚。而這些坑,後來者雖不必全踏,但遍地的蜂擁而至的新用戶卻是應該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