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局、求變、統治,揭露Facebook 發幣心路歷程
昕楠
2019-06-19 03:58
本文约5784字,阅读全文需要约23分钟
加入了區塊鏈的元素,能讓Facebook 像微信一樣在支付領域逆襲嗎?

出品| Odaily(ID:o-daily)

出品| Odaily(ID:o-daily)

出品| Odaily(ID:o-daily)

出品| Odaily(ID:o-daily)

社交巨頭Facebook 正在打造互聯網支付的新帝國。

6 月18 日,Facebook 正式發布上線其加密貨幣“Libra”(天秤座)官網,同時發布Libra 白皮書,Facebook 發行的穩定幣終於浮出水面。

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在其Facebook 主頁上第一時間髮長文宣布該消息。

“未來,我們希望為個人用戶和企業提供更多的服務——比如一鍵支付賬單,掃二維碼購買咖啡,或者不需要攜帶現金或地鐵卡就可以乘坐當地的公共交通工具。”扎克伯格說。

在釋義中,Libra 被認為與LIBOR(倫敦銀行間同業拆解利率)相似,正是預示著Facebook 和扎克伯格進軍加密金融及支付的野心。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官宣“Libra”

二級標題

官宣“Libra”

6 月18 日,在幣圈裡預熱了近半年的一顆重磅炸彈正式落地,Facebook 正式發布其區塊鏈加密貨幣項目“Libra”白皮書。

之所以將Libra 比喻為一枚重磅炸彈,更多是源於幣圈人們對社交巨頭Facebook 攜27 億用戶進場的渴求。人們希望,Facebook 帶來新資金進場,並且引發比特幣牛市。

在白皮書中,Facebook 提出了這樣一個痛點:窮人為金融服務支付了各種各樣繁雜的費用,如匯款手續費、電匯手續費、透支手續費和ATM 手續費等。

Facebook 認為,仍有一部分人正徘徊在現行金融體系的邊緣,“未開立銀行帳戶”的人往往沒有足夠的資金,也苦於各種不菲且難以預測的費用。

Libra 想要通過區塊鏈的方式,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以及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

具體來說,Libra 有三大要素,即:建立在安全,可擴展且可靠的區塊鏈之上;有一個資產儲備,旨在賦予其內在價值;由負責發展生態系統的獨立Libra 協會管理。

在更詳細的解讀內容中,Facebook 提及,Libra 被設計成為一種具有保值功能的貨幣,Libra 不會使用黃金作為支持,但將採用一系列低波動性資產(比如,由穩定且信譽良好的中央銀行提供的現金和政府證券)進行抵押。

在Facebook 加密貨幣Libra 項目正式官宣後,比特幣幣價暫未受到大幅波動影響,截至發稿前,比特幣報價9146 美元。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Facebook 遭遇危機,社交帝國臨危

Facebook 構建的社交帝國在2018 年時遭遇了史上最大的信任危機。

2018 年3 月,《紐約時報》和英國《觀察者報》爆出, Cambridge Analytica 公司在美國大選期間利用Facebook “竊取” 5000 萬用戶資料。而Cambridge Analytica 背後支持者站在特朗普陣營,很有可能利用Facebook 數據影響美國大選。

Facebook 隱私洩露危機一觸即發。

因為涉嫌洩露用戶數據、影響美國大選,Facebook 與其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成為了用戶和媒體口誅筆伐的對象。

“刪除Facebook”成為了當時一大熱門的標籤,大量用戶以刪除其Facebook 賬號的行動抵制Facebook 。

到了2018 年4 月,Facebook 隱私門事件發酵至新高潮。

扎克伯格因用戶數據洩露事件,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並接受美國參議院質疑。

聽證會上,這位身家五百多億美元,排名全球富豪榜第五名的34 歲創業者獨自面對44 位議員的輪番質詢,聽證會還一度持續了5 個小時。

網絡中流傳的現場圖片顯示,一向樂於著灰色T卹出席各種場合的紮克伯格難得以整套西裝的形像出面,會場中,他被安排獨自落座,整場聽證會上,小扎的表情正經嚴肅又小心翼翼。

跟據現場媒體發回的報導,扎克伯格在聽證會上為數據洩露事件不斷道歉。

Facebook 陷入了最為被動的局面。

一方面,Facebook 股價大跌,彭博社數據顯示,Facebook 市值一度蒸發590 億美元。更有媒體計算出,2018 年扎克伯格身價縮水160 億美元。

另一方面,Facebook 面臨的危機遠不止這些。在隱私門事件後,Facebook 還陷入了虛假新聞、廣告和通俄門等事件中。

有人用數據記錄下了2018 年Facebook 發生的全部醜聞。據統計,2018 年,Facebook 共經歷了31 次重大負面事件,平均每12 天就遭遇一次公關危機。至此,Facebook 的名聲一落千丈。

在文章內容中,他詬病Facebook 的過於中心化,與扎克伯格的集權:“Facebook 的董事會更像是一個諮詢委員會,而不是監督者,因為馬克控制著大約60% 的投票權……只有馬克一個人可以決定如何配置Facebook 的算法,它可以決定用戶在他們的新聞推送中能看到什麼,可以決定用戶可以使用什麼隱私設置,甚至可以決定哪些消息能夠發送。”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押注區塊鏈,尋求新模式

隱私門事件等多重負面事件不僅讓Facebook 市值縮水,還使得Facebook 的名聲遭遇重創,在用戶不斷離場之際,扎克伯格開始為Facebook 謀劃一場自我革命。

長久以來,Facebook 的盈利模式都以廣告業務為主。收入佔比超過90%。 2018 年Q4 ,Facebook 移動廣告營收佔比約為93%,達到166.4 億美元;2019 年Q1 ,Facebook 廣告收入為149.1 億美元,佔總營收比98.9%。

之所以能夠一直獲得龐大的廣告營收,這與Facebook 14 年長跑積累下的27 億用戶關係密切。

累計在Facebook 上的用戶個人數據信息是Facebook 的最大優勢。基於龐大的用戶數據,Facebook 為金主爸爸們實現了精準的廣告投放,這也成了Facebook 平台廣告的最大賣點。

然而,在經歷過一年多的公眾責難後,Facebook 逐漸意識到,光靠“廣告銷售”這樣的模式是難以持續的。

尋求新商業模式、轉變盈利結構,成了Facebook 未雨綢繆的新革命目標。

2018 年5 月,Facebook 進行了史上最大的一次內部重組。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重組過後,Facebook單獨成立了區塊鏈部門,這個小組由Facebook 獨立即時通訊應用Messenger 高管大衛∙馬庫斯帶領,並被歸屬於Facebook 的“新平台和架構集團” 。

馬庫斯於2014 年加入Facebook,在成為Facebook 區塊鏈部門負責人之前,馬庫斯對區塊鏈世界一直持續關注,還曾加入過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Coinbase 的董事會。

3 個月後,馬庫斯辭去Coinbase 董事一職,專心在Facebook 進行區塊鏈戰略研究。

成立後,Facebook 的區塊鏈部門動作頻頻,開始不斷招賢納新。

該區塊鏈小組的招聘公告中隱約透露了Facebook 的新版圖:想在Facebook 上促進區塊鏈的使用,並提高全球幾十億人的生活。

對於Facebook 突然成立的區塊鏈部門,業界有各種各樣的預想。

他說:“我很有興趣深入研究這些技術(區塊鍊及加密貨幣)的積極和負面因素,以及如何在我們的服務中充分利用它們。今年將是Facebook自我改進的重要一年……”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計劃發幣,小扎想圓自己的支付夢?

正當人們以為,扎克伯格可能只是用區塊鏈改造Facebook 的隱私痛點之時,他卻給出了一套不同的答卷。

2018 年12 月,彭博率先爆出Facebook 發幣的消息。

今年2 月末,《紐約時報》再度爆出更多細節,稱用戶可在其消息系統直接向聯繫人匯款,如同PayPal 的線上跨境匯款交易。這使得Facebook 發幣瞄準支付市場一說有了新的論據。

同時,《紐約時報》援引五名知情人士稱,Facebook 正考慮將該代幣與多種外幣和美元掛鉤,以此為代幣價值背書。

2019 年3 月6 日,扎克伯格發文詳述了自己有關隱私社交的展望,文中兩次提及關於實現支付領域的隱私性和安全性的願景,均從側面印證著此前彭博和《紐約時報》兩次報導中均提及的通過發行新貨幣為用戶提供匯款服務的說法。

發幣意欲為何?有人給出了三點解析,一是用於在線支付,二是面向全球市場的跨境轉賬媒介;三是應用在整合其生態內的廣告業務。

Facebook 正是想要用區塊鏈打造一個支付生態。據彭博社報導,Facebook 的區塊鏈部門半數來自支付公司,包括Google Pay 和Samsung Pay。五分之一的員工為Paypal 前員工,曾任PayPal 副總裁的馬斯克也為Facebook 區塊鏈小組招攬了大量來自Paypal 的成員。

而小扎的支付野心,在Facebook 早期時多次的嘗試中也早有體現,只是大多都無疾而終。

根據Odaily此前報導,早在2011 年時,Facebook 就曾推出Facebook Credits,用以簡化管理平台上與虛擬商品有關的交易支付環節,Facebook 從每筆交易中收取抽取30% 的手續費用。 Facebook Credits 也被認為是Facebook 推出的第一個所謂“虛擬貨幣”產品。

但由於匯率波動等問題, Facebook Credits 在國際支付上遇到了很大的挫折,試驗兩年後,最終在2013 年被徹底淘汰。

此外,在2012 年至2015 年期間, Facebook 還曾分別推出過Facebook Gifts 以及在Messenger 上推出“支付轉賬”功能。但這兩項功能最終都沒得到普及應用。

而另一邊,Facebook 在國際競品微信的“社交+支付”之路就走得風生水起。

微信入場之前,支付寶曾是中國唯一且最大的互聯網支付商。而微信以“紅包”的玩法入局之後,微信瞬間收割一大批量用戶,與支付寶兩分國內支付市場。

開始copy from 微信的Facebook,大概又被鼓動了。

這一次,用區塊鏈的方式入局支付,Facebook 又能打贏其他競品嗎?

如今切入跨境支付領域,Facebook 更是在與銀行搶生意,當競品數量不斷擴大,Facebook 可能難以撼動這一領域的傳統企業霸主地位。

對此,Facebook 的方式是,把傳統巨頭拉進來一起玩。

媒體The Information 稱,在推出Libra 加密貨幣項目後,Facebook 正在招募第三方機構來充當其驗證加密貨幣交易的“節點”,希望可以從100 家合作公司(又稱為節點運營商)中獲取10 億美元的投資,每位節點運營商向其投資1000 萬美金。

6 月18 日,Facebook 在其白皮書中公佈了與其進行合作的26 家企業,100 名Libra 協會成員即協會“創始人”。

分佈於支付、技術和交易平台、電信業、區塊鏈業、風險投資業、非營利組織及多邊組織和學術組織六大種類,名單中,visa、萬事達卡、PayPal 和Uber 等獨角獸企業赫然在列。

這意味著,Facebook 很有可能已經為自己的加密貨幣,拓展出了一部分新應用場景。

牢牢掌握的27 億用戶加上多家知名企業助力,Facebook 加密貨幣的未來,令人浮想聯翩。

“世界超級航母特混編隊啟航,帶來的不只是至少10 億美元的穩定幣價值錨定資產,而是所有100 個節點在各自領域掀起的驚濤駭浪。”一業內人士這樣評價。

或許正如孟岩評價的那樣,Facebook 進軍區塊鏈,是希望通過Libra 項目升級為數字經濟世界裡同時掌握鑄幣權和信貸權的超級銀行。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Libra白皮書》

2. 孟岩,《Facebook 數字貨幣:緣起、意義和後果(萬字長文)》

3. Moni,《下一個全球中央銀行:Facebook》

4. Chris Hughes ,神譯局喜湯,《是時候拆分Facebook 了》

5. 武旭昇,《Facebook發幣之路》

6. Moni,《 關於Facebook 加密貨幣項目“天秤座”的一切》

7. 黃雪姣、dw,《Facebook發幣,互聯網與區塊鏈的生死競速開始了》

8. Moni,《Facebook 在支付領域從沒成功過,你對小扎發幣還有信心嗎? 》

昕楠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