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磊:美國互聯網巨頭宣布發幣,陰謀還是戰略?
星球君的朋友们
2019-06-19 03:50
本文约3693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5分钟
該來的遲早會來……

編者按:本文來自肖磊看市(ID:kanshi1314),作者:肖磊,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

肖磊看市

(ID:kanshi1314),作者:肖磊,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

肖磊看市

(ID:kanshi1314),作者:肖磊,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

肖磊看市

(ID:kanshi1314),作者:肖磊,Odaily經授權轉載。

要講清楚Facebook發幣這件事情的歷史意義,我們還得從大家都比較熟悉的領域說起。

2017年阿里巴巴年會上,馬雲語出驚人,到2036年阿里巴巴要服務20億消費者,創造10億的經濟效益和1億個就業崗位,在經濟上成為僅次於美國、中國、歐洲、日本的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的確,早在三年前,阿里巴巴平台的交易總額就已經突破了5000億美元,按照GDP規模計算可以排世界第21位,和阿根廷可以平起平坐。

其實助推阿里巴巴成為電商巨頭的“幫手”裡面,有一個創新工具居功至偉,那就是支付寶。按照估值,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服超過了1500億美金,已經是阿里巴巴市值的三分之一,足可以看出支付寶在阿里巴巴商業體系內扮演的角色之重要。

支付寶作為中國第三方支付,到後來移動支付端的代表,其實見證了中國經濟的持續崛起。中國的移動支付,已經成為中國商業新的業態,以及國際金融消費市場的一個標誌。無論是歐美,還是日本等發達經濟體,在移動支付上已被中國遠遠的甩在後面。很多人說,發達經濟體沒有開啟移動支付時代,是因為人家本身有非常成熟的信用卡和傳統銀行服務系統,所以移動支付在中國的盛行,恰恰說明中國的傳統金融服務非常落後。

我雖然同意這種說法,但西方和發達國家錯過了移動支付,其損失是慘重的。中國基於移動支付系統,已經建立了非常普及的現代化底層交易架構,這種架構給商業帶來的巨大改變,已經不是能夠簡單的用一個金融創新就能總結的。僅去年的第四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就達到47.2萬億元人民幣,大家可以腦補一下這個數字,我就不做其他對比了。

除了移動支付,中國的跳躍式發展,還存在於其他一個行業,比如電話。當中國沒有等到固定電話的大爆發,移動電話就已經普及了。同樣的,當我們的傳統信用卡和銀行支付體係與西方存在巨大差距的時候,我們完成了直接從櫃檯式支付跳躍到了移動支付階段。

但中國能完成跳躍,其他國家也能,這是一個非常哲學性的問題。發達國家的移動支付比較落後,其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傳統金融機構的反對和製約,就像航空公司不希望高鐵普及一樣。所以未來中國的移動支付,要想往前邁進一步,也會嚴重受制於移動支付本身。

其實我想說的是,正因為我們有極其發達的移動支付市場,所以我們不夠重視“數字貨幣”,就像當年發達國家因為櫃檯金融的發達,不夠重視移動支付一樣。

好了,我講到這裡,開始我們今天的重點。

目前市值超過阿里巴巴1200億美金的美國互聯網巨頭Facebook已經宣布發布數字貨幣,如果說阿里巴巴要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我個人覺得第一個競爭對手,就是Facebook。

正因為美國等發達國家,錯過了移動支付的時代,他們開始直接跳過對移動支付的開發,而直接進入到數字貨幣時代。所以國內很多人可能還會覺得,發達國家要在移動支付上趕上中國,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但發達國家已經不再把心思放在移動支付上,因為數字貨幣時代是一個全新的時代。

我在此前的一篇分析裡,專門講了Facebook基於區塊鏈技術發行的數字貨幣Libra。隨著今天整個白皮書的發布,我們可以從宏觀角度,完整的窺探這一即將要發行的世界貨幣。

Libra跟移動支付的本質區別是什麼呢?除了具備移動支付所有的優點之外,Libra還有很多個特殊性。

首先,Libra不經過第三方結算體系,也就是說,Libra的轉賬交易不需要銀行;Libra是匿名的,用戶可以迅速建立一個或多個與他們真實身份無關的地址;其次,為Libra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是國際性的,包括萬事達卡,PayPal,PayU(Naspers的金融科技部門),Stripe,Visa;第三,用戶可以將自己的法幣兌換成Libra,也可以按照匯率將Libra兌換成法幣;第四,擁有Libra的用戶彼此之間用Libra轉賬的話,其便捷性類似於給對方傳送一張照片或發送一條信息;第五,Libra的非營利性運營機構設在中立國瑞士(日內瓦)。

關於技術,我這裡不做過多的解讀,因為大家只需要了解一點,比特幣、以太坊、EOS等能夠持續運作,Libra所承載的技術和組織能力,只會比他們的安全和效率更高,而不是更弱。

大家知道騰訊生態的崛起,其實主要依靠了微信和微信支付,如果說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的競爭,從互聯網巨頭開始,那麼Facebook所醞釀的Libra,可能比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要更高一個維度,因為相比對金融和貨幣的需求,大家對商品交易的需求是有限的,而金融貨幣需求是無限,且是能夠容納和承載商品交易的。也就是說,開超市的,一般幹不過銀行的,開銀行的干不過發鈔的。

全球商業將因為貨幣和支付系統的突破性進展,而進入到另一種競爭格局。中國的巨頭們更應該有緊迫感,Libra不會在短期之內就帶來巨大的衝擊,但不要低估長期影響,因為我們已經從移動支付上見證了這種力量。

首先,整個白皮書裡面,沒有提到任何美國的東西,也沒有提到美元,更沒有提到美國的監管體系,以及在美國建立何種架構的問題。但Libra的創始成員,清一色的全是英美公司。我跟大家講一個案例大家就明白了,當年索羅斯建立的對沖基金在美國興風作浪,後來遭遇美國警告,意思是,你可以去其他國家興風作浪割韭菜,但美國市場你不能肆無忌憚。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索羅斯差一點摧毀英鎊,也製造了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Libra給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這是一個完全由美國華爾街控制的,而針對國際市場的一次升級美元國際地位的行為,這種項目美國政府是非常喜歡的,因為只要不針對國內,國際市場你隨便去搞,搞成了最好,搞不成把問題留在外面,也不影響美國國內。所以我有一個預測就是,Libra在美國不會受到太大追捧,甚至都不會針對美國用戶來發行,但在其他國家,尤其是本地貨幣不穩定的國家,將會出現非常狂熱的追逐行為。

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前期在誘惑大家把法幣換成Libra的過程中,需要可信的儲備資產來做保證,但隨著時間的過渡,Libra將有可能形成自己的價值體系。我的理解就是,未來某一天,Libra會跟儲備資產脫鉤,成為新的,獨立的世界貨幣。也類似於1971年美元在完成了國際化之後,需要更靈活的解除發行限制,選擇跟黃金脫鉤。

圖片描述

星球君的朋友们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