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入局加密貨幣,一場27億人的區塊鏈變革
BlockVC
2019-06-19 02:43
本文约4378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8分钟
Facebook入局穩定幣,穩定幣江湖再起。

編者按:本文來自BlockVc編者按:本文來自

Facebook 巨頭入局穩定幣,穩定幣江湖風雲再起。近日,Facebook 決定發起一項全球支付類區塊鏈項目Project Libra,並於2019年6月18日發布了該項目的官網和白皮書資料,其中的全球支付功能主要由一種以一攬子低波動性資產為儲備(如信用良好的法幣、政府債券等)的穩定幣來實現。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Libra 項目的商業生態

具體而言,Facebook 發起的新項目Libra 旨在打造一個真正的世界級金融體系基礎設施,其包含的穩定幣將採用一系列低波動性資產為儲備(如信用良好的法幣、政府債券等) 。雖然該項目不會立即對世界金融和加密數字貨幣市場產生實質性的直接影響,但一旦成功,將引發如下革命性意義:

4、打響全世界互聯網巨頭擁抱加密數字貨幣,進軍“區塊鏈+”的第一槍。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Binance 創始人趙長鵬對Libra 項目的評論

顯然,Libra 項目彰顯了Facebook 主動擁抱加密數字貨幣資產,進軍區塊鏈的決心和高瞻遠矚。原因在於,對以互聯網社交軟件起家的互聯網巨頭Facebook 而言,其產品矩陣(包括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 和Messenger)在2019年實現了27億的月活躍用戶數(MAU)和21億的日活用戶(DAU),其中僅Facebook 一個應用程序就實現MAU 23.8億,DAU 15.6億的用戶規模。對於用戶數已經擴張到全世界的互聯網社交軟件巨頭而言,如何充分的挖掘潛藏在數十億用戶中的價值將成為其集團下一步營收增長的關鍵。然而,由於Facebook 的用戶分佈在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導致其用戶支付行為被各國的金融體系所切割,從而難以有效的激活用戶消費。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基於區塊鏈的穩定幣方案將可以繞開全球各國的金融支付體系,從而激活用戶的跨國支付慾望,釋放用戶消費潛力。下文將系統性的對穩定幣進行介紹和分析。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穩定幣”是指“其價格相對於某一種或一攬子資產的價格保持最小波動的一類加密數字貨幣”,即穩定幣的參照物來自於加密數字資產世界之外,通過某種機制將法幣世界資產的價格穩定性投射到加密數字資產的世界中。典型的參照物包括人民幣、美元或者黃金等。

在談論穩定幣之前,我們需要簡單介紹一下加密數字貨幣世界和法幣世界的關聯和區別。這將有助於我們理解穩定幣的重要之處。一般而言,加密數字貨幣世界是指:基於形形色色的各式加密數字貨幣所定價的商品與服務的經濟總體(目前主要是一系列基於區塊鏈的鏈上資產和周邊服務所組成),而法幣世界即為構建於法幣定價體系之上的商品與服務的經濟總體。客觀世界的商品和服務是真實且客觀存在的,而加密數字貨幣世界和法幣世界的主要區別在本質上只是客觀世界披上不同經濟體系外衣後的兩幅面孔而已。兩者互為平行世界,但彼此依然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法幣經濟體系歷史悠久,如基於美元的經濟體系已經擁有長達200多年的歷史,而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數字貨幣誕生距今不過十年之久,至今,加密數字貨幣依然被視為一種商品或收藏品,而非具有實際購買力的貨幣。

在發展初期,穩定幣相對於法幣的優勢並不明顯,由於其額外需要一個穩定幣與法幣之間的兌付環節,增加了交易流程,並沒有得到大規模推廣和應用。後續,隨著世界上數字貨幣交易市場的逐漸全球化,一些主要國家(如中國)關閉了基於法幣的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禁止法幣與加密數字貨幣的直接交易行為後,作為法幣在加密數字貨幣世界的影子和替代品的穩定幣便大行其道。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 圖片描述


全球穩定幣佈局


  • 截止目前,整個加密數字貨幣世界主要存在三種不同類型的穩定幣設計方案:


算法央行型穩定幣


  • 此類穩定幣的基本原理是:通過預言機獲取市場對穩定幣的真實需求後,再通過調整貨幣供需的算法進行貨幣增發或回收,從而始終保證穩定幣供給量符合市場的真實需求。這種方式的優點是能實現完全的去中心化,但缺點是很難有算法能夠準確的估算市場對穩定幣的真實需求,而且這種需求是動態的,需要隨時調整供需平衡,而算法央行型穩定幣很難在通貨膨脹時對貨幣進行快速有效的回收或銷毀。截止目前,算法型穩定幣尚無落地案例。


基於鏈上數字貨幣資產的抵押型穩定幣

此類穩定幣主要通過將主流數字資產(如BTC、ETH 或其他代幣化的資產)鎖定在智能合約中,以高抵押率的方式產生與法幣錨定的穩定幣,保證穩定幣的供給。典型代表如MakerDAO,該項目通過高抵押率在鏈上抵押ETH 借出與美元1:1錨定的穩定幣DAI。


基於鏈外資產的抵押型穩定幣

以上三種穩定幣解決方案中,基於算法央行的穩定幣由於目前不存在有效預測市場需求的算法,因而更多停留於概念設計階段,並未得到真正的實施;基於鏈外資產的抵押型穩定幣方案由於操作簡單,可實現性強而得到廣泛推廣,例如Tether 發行的USDT 市場佔有率高達84%(來自2019年6月10日coingecko.com 實時數據)。但其為人詬病之處在於資產審計透明度、中心化的發行主體和信用背書脆弱等特性,這種類型穩定幣的終極形態便是以國家信用為背書的央行數字貨幣;因此,基於鏈上資產的抵押型穩定貨幣被區塊鏈信仰者給予厚望,其不僅能保證貨幣價格相對穩定,也能有效避免中心化的缺點。然而,基於鏈上資產的抵押型穩定貨幣存在著難以迴避的風險,例如,用於抵押的鏈上資產的高波動性所引發的爆倉風險。由於整個加密數字貨幣市場份額尚小,不足亞馬遜市值的四分之一,抵抗惡意金融做空的能力有限,因此,極端情況下,用於抵押的鏈上資產(如ETH )可能發生段時間下衝50%甚至更多的黑天鵝事件。在這種極端黑天鵝事件下,基於鏈上資產抵押的穩定幣模式將因為來不及補充抵押物而被瞬間爆倉而引發穩定幣的拋售。此類穩定幣機制能否及時、準確有效的應對極端事件尚有待驗證。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BlockVC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