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flux聯合創始人龍凡:讓區塊鏈與實體經濟相結合| 鏈上數博
星球君
2019-05-28 12:18
本文约3485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4分钟
區塊鏈最終只解決一個問題,就是信任問題。因為拋開這些事情本身,任何事情都能做得更高效。

獨家報導5月28日,以“技術創新與融合”為主題的區塊鏈技術發展論壇(GBF)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舉辦。

在“如何突破區塊鏈關鍵技術瓶頸”主題演講中,多倫多大學助理教授、Conflux聯合創始人龍凡表示:目前限制區塊鏈技術發展的最大瓶頸是共識算法,但是要構建一個具有延展性的區塊鍊網絡,我們需要解決所有技術問題;技術突破的主要瓶頸有兩個,即“如何讓外部數據自動的寫入分佈式區塊鏈系統中”以及“如何在保障充分分佈和不犧牲安全性的前提下提升區塊鏈系統效率”。

以下為經Odaily編輯整理的演講實錄:

大家好。很高興來到這裡。

說一下我自己的心路歷程。我在五年前從事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是分佈式系統,系統安全,程序語言,也是因為區塊鏈技術和我研究的很多東西都相關,所以就開始進入區塊鏈的相關領域。

我在多倫多大學有一個研究組專門做區塊鏈的相關研究,我相信區塊鍊是一個革命性技術,原因是我認為互聯網解決的是人與人之間直接信息溝通的數據,而區塊鏈解決的是更高層次的需求,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除了傳遞信息,很多時候是大家聚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個事,達成一個共識,為同一個目標前進。

那達成共識就需要用到區塊鏈技術,這個是我覺得區塊鍊為什麼是一個革命性的東西,為什麼我願意往前投入。其實現在區塊鏈技術還有很多爭議,並不是所有人都像和我保持同樣觀點,我的多倫多大學同事不喜歡區塊鏈技術,他提出一個觀點:區塊鏈就是拉斯維加斯的賭場。我說為什麼?他回答為什麼不是?區塊鏈大部分公有鏈的用戶大多數是把他們賺來的加拿大幣、人民幣、美元通過某一種渠道找到數字貨幣交易所,換成所謂的籌碼。事實上他們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現在所有區塊鏈的玩法,從最開始大家經歷過ICO的熱潮,他說你看ICO的熱潮很多項目最終證明是不靠譜的,所以本質上是擊鼓傳花的賭博遊戲。而現在很多公鏈上的,比如US就是玩賭博遊戲。

當時我在討論這件事情的時候覺得啞口無言,我怎麼反駁他呢?我不能說我做的事情是非常沒有意義的事情,或者是為了賭博的事情。我就想到了這樣的反駁方式,我說你知道我來自北京,北京有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是什麼呢?空氣不好,有霧霾,尤其是對呼吸道不是特別好,每次霧霾的時候喉嚨很難受。我們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做有益的事情,我們可以購買霧霾保險,我們用我們最喜歡的智能合約,所有的參與者可以在這個智能合約上貢獻一點錢,然後形成一個池子,當霧霾發生的時候我們就從這個池子裡買了當天霧霾保險的人,這對於經濟是不是創新,當然這裡面有很多細節。我們先拋開這些細節,當我正想要把這個例子說給我的同事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我確實是可以解決這樣一個智能合約,在我喜歡的公有鏈上,但是怎麼獲得昨天、前天北京PM2.5值,這個沒有任何數學公式或者數據能解決的,因為這是現實世界真正發生的事情,並不是通過計算就能夠得到的事情。

後面我仔細去想,所有區塊鏈相關的,真正和實體經濟相結合的,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因為如果說我們想要用區塊鏈技術去賦能實體經濟,那必然會涉及到需要知道真實世界發生了什麼,實體經濟發生了什麼。而現在公有鏈很像一個封閉的迪士尼樂園,大家唯一的入口就是通過數字貨幣交易所,進到這個樂園以後,由於和實體世界隔離,所以除了在這個樂園裡面玩,沒有其他和實體經濟相結合的方式,賦能的方式。這其實是我認為現在公有鍊或者區塊鏈最大的一個問題。

很多人也在提出解決方案,最近比較流行的一種方案,現在有很多公有鏈說我們使用超級節點,我不知道什麼樣的節點才叫超級節點,你有足夠多的計算機,給足夠多通道就叫超級節點,什麼問題都讓超級節點幹什麼問題都解決了,至於是二十幾個超級節點還是四十幾個超級節點成為了公有鏈的解決方案。

這裡我想強調的一點,是公有鍊或者說公有鏈本質其實是把每一個參與者,每一個個體,所謂有線性的綁在一起,通過一個龐大的共識協議綁在了一起,導致如果這個公有鏈它產生的數據,它產生的結果被大數據人驗證了的話,那麼它的數據就會不可篡改,這個信任是由參與大多數所保證的。大家經常聽到說區塊鏈可以做這個,可以做那個,可以解決隱私,其實區塊鏈最終只解決一個問題,就是信任問題。因為拋開這些事情本身,任何事情都能做得更高效。

Google、百度這樣的搜索引擎,每秒可能就有百萬訪問,而像阿里巴巴、淘寶雙十一這樣中心化的服務器,一秒鐘可以處理幾十萬的交易。而現在完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可以有幾十的量級,我們想要用公有鏈解決的其實是把所有的,每個單獨的綁到一起,大家形成一個更強大的性能。那也就是對於公有鏈來講,如果說我們更好地去中心化,那麼最終這個公有鏈所產生的結果就更容易,而最終我們去中心化,我們找來21個超級節點,我們找來有限的人,無論這件事情是通過投票還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最終這個網絡所產生出來的數據的價值,信任價值就會打一個折扣,到最終你可能會想到我為什麼不干脆使用一個受信賴的中心化服務器,而要找一個去中心化的服務器,這是非常重要的,這是需要注意的。

我認為,去中心化的公有鏈現在的技術突破的主要瓶頸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如何讓外部數據能夠自動、有序的寫入到分佈式區塊鏈系統中,通常我們講我們想要去中心化預言機,或者說我們想要有高可信賴的機構參與,甚至更大程度上炒得很熱的跨鏈也是一部分。我們除了需要機制以外,其實區塊鏈底層的處理能力也很重要,因為我們現在有多少數據在真實存在?而這麼多的真實世界如果都想寫到區塊鏈上,那區塊鏈現在的性能是承載不了的,你可以說高可擴展性,我們需要降低寫入每個區塊鏈上的成本,只有當我們把區塊鏈的成本降到足夠低,才會有更多的應用寫到區塊鏈上。

打一個比方,之前有人說我們想要做打車,打車是一個很好的想法,因為現在我們去中心化了,但考慮的是說我們現在已經有的技術,我們每次發起交易的代價,或者說需要交易的成本可能是在幾塊錢人民幣,四、五塊錢人民幣,我現在在區塊鏈上做一個打車平台。我叫一輛車,發送我的位置,20塊錢人民幣,然後有司機報他的位置,5塊錢人民幣,咱們撮合成功,5塊錢,最後這一單30塊。這完全不符合現實,因為你的交易成本太高了,但是並不是說這些不可能,如果說我們能夠把區塊鏈的每個價值降低,這件事情也許會變成可能,如果不是五塊錢,而是五分錢,這件事情就大有可為。

我和我的同事就是在研究怎麼樣不犧牲中心化,不犧牲安全的情況下去做這個東西,大家可能會說到三角等各種各樣的問題,其實我們的看法是說我們遠沒有達到一台計算機能夠處理的極限,現在區塊鏈的性能其實是被共識協議所限的。當然如果要提升整體的性能,因為技術的瓶頸,最終的技術處理能力是由最短的那塊板所決定的,它首先要處理這些交易,涉及到網絡、存儲、計算等等。

如果進一步來講,P2P的網絡這一層,其實我們現在的寬帶都能夠到2M,P2P網絡需要十次轉發,我們可能有3000—6000交易每秒,存儲現在我們都用,每一次區塊鏈的讀寫會放大成幾十個SSD的操作,所以最終支持的是2000—10000,就看你怎麼做,計算可以做到4000—8000,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的硬件完全可以支持,是完全比去中心化的能夠支持的高很多,這是我們不採用分片或者超級接鏈這樣的犧牲安全所能夠達到的,我們最終要實踐出來,還要解決很多技術上的難題。

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Conflux,我們提出最終區塊鏈會成為一個底層基礎設施,是一個有價值的數據上到這個鏈條上,我們互相交互,互信互享的一個過程,現在測試已經完成了,我們希望往前推動我們的技術,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情況下,達到幾千交易量。

謝謝大家!

謝謝大家!

謝謝大家!

星球君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