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本文來自橙皮書(ID:chengpishu),原文來自:blog.chorus.one編者按:本文來自
橙皮書(ID:chengpishu),原文來自:編者按:本文來自
橙皮書(ID:chengpishu)
,原文來自:
橙皮書(ID:chengpishu)
,原文來自:
今天這篇文章更多是想引起關於staking話題的討論,文中涉及到一些數據值得一看,儘管
二級標題
按照昨天發布的《PoW和PoS大辯論》
寫作本文的目的在於,通過比較PoS和PoW網絡,進而闡明關於代幣通脹和staking收益的一些錯誤概念。同時,文中還引入了度量標準,用於衡量網絡本身在基礎設施上的投入。所有使用的數據都基於Cosmos,Tezos,Ethereum和Bitcoin的快照。
二級標題
許多項目方都承諾,參與staking就可以獲得高額的代幣計價收益。但是這並不一定指,staker可以獲得高回報。為了理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需要理解PoS網絡中的staking究竟想實現什麼樣的目標。
PoS網絡對代幣實行通脹供應以獎勵staker,作為他們質押代幣的回報。而這些代幣又作為網絡維護者(驗證者)遵守網絡規範,維持網絡正常運行的抵押品。
二級標題
網絡安全開支
以太坊礦工的年化收益達到了其總市值的4.91%(其中,4.76%為區塊獎勵收益,0.15%為手續費收益)。礦工通常選擇賣掉通脹這些代幣以支付硬件成本及電費開支,並保留一部分利潤。
通過稀釋持有的代幣,PoW代幣持有者實際上相當於在為網絡的去許可化(permission-less)買單。所以基於這種機制,就現在的標準來看,比特幣持有者目前的相對代幣供應量份額每年縮水3.7%。
在接下來的段落中,我將論證:支付給基礎設施提供商的網絡安全開支可以從PoS網絡中普遍存在的平均佣金率中扣除:
二級標題
由佣金率加權方法可知,網絡(在本文分析中指Cosmos和Tezos)中每個staking提供商都會對他們所代理和保護的代幣收費,因而可以計算出加權平均佣金率。這個指標可以顯示,在何種代幣獎勵條件下,網絡中大多數委託者更願意放棄獎勵,轉而將網絡驗證工作安全地外包給staking提供者。
從這個角度來說,PoS網絡以資源效率更高,更可擴展,更包容的方式實現了去許可化的區塊鍊網絡(我不會在這篇文章裡討論PoS和PoW孰優孰劣這個話題)。
二級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