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本文來自Wetez編者按:本文來自
編者按:本文來自
編者按:本文來自(ID:wetez_wallet),作者:卡咩,經授權發布。
導讀:“ 文章會從區塊鏈共識說起,從2008年比特幣PoW開始至今,目前百花齊放的共識有哪些,接下來會告訴你這個系列的主軸Proof of Stake(權益證明機制)是什麼?提出PoS者對這個共識的描述,以及以太坊創始人V神的看法,以太坊可是在白皮書最初就決定未來會轉型PoS, 最後以圖表及數據呈現PoS的未來趨勢,歡迎大家與我們一起學習這個系列,以後看到相關知識點就可以和別人侃侃而談了。”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第一章PoS介紹
1.1. 什麼是區塊鏈共識
區塊鍊是由一個一個塊鏈接形成了塊鏈條,每個新塊生成(包含交易記錄)都需要參與驗證人的共同確認,這個共同確認的過程就是區塊鏈共識。區塊鏈從2009年發展到現在,已經演變出多種共識,不同共識以不同方法解決了運行中出現的攻擊,作弊,延時,一致性,最終確定性等等問題。
截至2018年,主流的共識算法包括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PoS(Proof of Stake 股權證明機制),BFT (拜占庭容錯機制),混合共識等,還有一些從主流基礎上演變出來的共識算法,諸如PoA(Proof of Authorization授權證明機制),PoI(Proof of Importance重要性證明機制),DPoS (Delegate Proof of Stake股權證明機制),PBFT(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使用拜占庭容錯算法)等等,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其中,主流算法裡面,PoS應該是當前主流裡面的主角。 PoS在PoW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更受到當今區塊鏈共識世界裡面的推崇。在2014-2017年期間,基於PoS共識打造的區塊鏈逐漸增多,就連市值長期保持第二的以太坊也計劃從PoW轉到PoS。 2019年,這些基於PoS的公有鏈會上線主網,屆時我們將看到新一代PoS公鏈站到舞台中央,讓人們審視。
此章節,我們會對PoS共識算法的起源和發展,做一個簡要的總覽。
1.2. 什麼是PoS-股權證明機制共識
Proof of stake (PoS) is a type of algorithm by which a cryptocurrency blockchain network aims to achieve distributed consensus.
PoS(Proof of Stake)——股權證明機制,一種主流的區塊鏈共識算法,目的是為了讓區塊鏈裡的分佈式節點達成共識,它往往和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機制一起出現,兩種都被認為是區塊鏈共識算法裡面的主流算法之一。
I'm wondering if as bitcoins become more widely distributed, whether a transition from a proof of work based system to a proof of stake one might happen. What I mean by proof of stake is that instead of your "vote" on the accepted transaction history being weighted by the share of computing resources you bring to the network, it's weighted by the number of bitcoins you can prove you own, using your private keys.
PoW於2009年誕生並應用於比特幣,PoS於2011年提出,2012年首個應用該算法的幣種Peercoin誕生。 PoS作為後來者,在共識層面借鑒很多PoW的設計,如區塊設計,礦工選擇,分叉處理,交易驗證等,很多對共識的改進和區塊鏈底層有很大的關係,PoS做了大量的改進設置,以滿足基於股權證明的機制,可以說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In a PoS system, a blockchain appends and agrees on new blocks through a process where anyone who holds coins inside of the system can participate, and the influence an agent has is proportional to the number of coins (or ‘stake’) it holds. This is a vastly more efficient alternative to PoW‘mining’ and enables blockchains to operate without mining’s high hardware and electricity costs.
關於PoS的定義,維基百科對其的定義是:一種旨在使加密貨幣區塊鍊網絡達成分佈式共識的算法
記載中,最早在2011年PoS的提出者,對PoS是這樣描述的:我在想,如果比特幣被更廣泛的應用,那麼一種基於PoW系統證明的交易,有可能會被基於PoS系統的證明所替代。我的意思是,PoS——股權證明機制,就是以你可以用私鑰證明的比特幣數量為權重,來代替你給比特幣網絡帶來的算力權重,給交易歷史“投票”來證明。
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rtain 也是PoS的提倡者,他在《Casper the Friendly Finality Gadget》博客中對PoS的定義是:在一個PoS系統中,區塊鏈的新區塊生成是通過該系統中的持幣人,或者是一個有影響力的持幣機構參與達成的。這比PoW的挖礦具有更高的效率,不需要高性能的硬件,也不需要花費電力。
基於以上的定義,我們對PoS應該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它是一種算法,通過持幣人的同意來達成共識,目的是確定出新區塊,這過程相對於PoW,不需要硬件和電力,且效率更高。
PoS共識中引入了Stake的概念,持幣人將代幣進行Staking,然後獲得出塊的機會,PoS共識中會通過選舉算法,按照持幣量比例,選出區塊的礦工。礦工在指定高度完成打包交易,生成新區塊,並廣播區塊,廣播的區塊經過PoS共識中另外一道“門檻”,驗證人驗證交易,通過驗證後,區塊得到確認。這樣一輪PoS的共識過程就進行完成了。
前50市值的幣種中,很多都是從比特幣時代發展起來的,所以我們看到目前佔比更多的還是基於PoW共識的幣種,但這其中包含了很多功能類似的分叉幣種,如對BTC的分叉就多達5種,比特現金Bitcoin cash,比特願景Bitcoin SV,比特黃金Bitcoin Gold等,還有ETH上的分叉;還有針對以太坊的以太坊Ethereum和以太坊經典Ethereum Classic(並且分叉還有可能持續發生)。如果把重複幣種去除,PoS和PoW的佔比就會比較接近了。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總體上看,趨勢比較明顯,在未來10年中,PoW會趨向減少,PoS在趨向增多。

圖片描述
2018年,由於整體加密數字通證進入熊市,很多ICO項目沒有得到很好的融資,加上公有鏈項目賽道已經比較擁擠,項目方融不到錢,所以自然關注度降低了很多。但是,這其中也有新的PoS項目湧現,如圖靈獎得主Sivio Micali的Algorand,就是基於PoS共識的項目。下面圖3可以看到2018年的融資情況。

圖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