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炬上鍊:在這個混亂時代如何證明“我的是我的”
Dave
2019-04-25 23:00
本文约4072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6分钟
“他的最基本主張,就是互聯網自由和知識平等。”

霍炬是誰?

“天津人氏,傳說是霍元甲的後代,擅長雙節棍。”在知乎上,丁香園CTO 範凱如是回答。

“一切關於未來的故事在實現之前都是歪理邪說。”這是霍炬對個人公眾號的簡介。

“Back to the 2006。”霍炬在推特上的介紹。

霍炬其人

二級標題

霍炬其人

翻開霍炬履歷,是厚厚一疊介紹:2005 年一起做過劉韌發起的365kit.com,2008 年創辦銀杏技術諮詢公司,2010 年後期加入盛大集團,任盛大創新院高級研究員。

談及過往經歷,霍炬說,“我仍認為,到我們這個年齡的人,無法改變同齡人,也無法影響同齡人,要說用自己的經歷來幫助比自己小幾歲的人,那太自負了。80後甚至90後很多人做的比我們更好,這是時代和信息傳播方式變化的結果。他們有自己的道路。”

霍炬出身在1979 年末,確切來說算個80 後了。 1986 年,小學二年級的霍炬第一次接觸到計算機。

這是天津第一批開設計算機課程的小學。距此2 年前,鄧小平在上海展覽館說出了“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一波計算機浪潮很快蔓延到天津。

這批“幸運兒”的小臉盯著看著擺在面前的龐然大物,整個屋子瀰漫著好奇和一種被塑料外殼被芯片的熱量烤出來的特殊味道。

這種味道是霍炬記憶中計算機的味道。

“今天看來,那簡直不能算作計算機,那台Laser310,使用Z80 的芯片,沒有操作系統,只有rom 中的basic 可以用來編程。”霍炬回憶道。

後來父母給霍炬買了台中華學習機,克隆版Apple II ,使用6502 的CPU。總之,“一個和考試分數完全無關的東西。”

在小學六年級,他用6502 彙編寫了一個屏幕捲軸引擎,用來寫遊戲。

霍炬高三那年,天津從北京獲得第一個C 級商用節點,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以9.6K 帶寬接入北京大學教育網,成為北京之外第一批享受互聯網的城市。

“互聯網來了,這算是我人生最大的轉折。”霍炬說。從此之後,無論人們的工作和知識結構,還是獲取信息的方法,或是人的關係,都為之改變。

後來霍炬的經歷已為眾人所知,即本段開頭那句話所概括的,目前霍炬定居加拿大,任職數字內容交易分發網絡Press.one CTO,同時負責產品戰略,他的妻子西喬負責UX和web端的產品原型。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互聯網完蛋了

“互聯網完蛋了,已經。”

2017 年8 月,霍炬在個人公眾號“歪理邪說”上發布了標題上述的文章,“這幾乎是全球同步的趨勢,人們使用的互聯網服務越來越集中了”,美國人就是Google、Facebook 、Amazon、Instagram,中國人就是BAT系列、微信、天貓和美團。

所有變化,都朝著更集中的方向發展,企業的權利越來越大,用戶的權利越來越少。

霍炬以遊戲機卡帶舉例,在傳統世界,用戶買了卡帶,他就變成神聖不可侵犯的私人財產,但在數字時代,儘管用戶花了錢,但是並不能擁有這些產品,賬號被封、版權方撤回版權都是這些產品消失的理由。

數據亦如是。 “一個比較直觀的例子:你能很容易地備份自己的朋友圈嗎?”霍炬寫到,朋友圈本來完全是你自己創造的數據,最後你反而沒有對它的控制權,這就是現在這個時代的荒唐之處。

霍炬不遺餘力站在了反中心化反大公司壟斷的頭號戰線。

2011 年6 月9 日,因為新浪疑似抄襲事件,霍炬宣布“本人無限期停用新浪微博,原因:新浪微博你讓我渾身發冷”。

2016 年3 月15 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霍炬收到百度的投訴,因為其撰寫的一篇文章《再談百度:KPI、無人機,以及一個必須給父母看的案例》,直指百度虛假廣告問題。 1個月後,魏則西事件爆發。

他管Facebook叫做“邪惡帝國”,而扎克伯格是一手創立邪惡帝國的人,因為“Facebook偷用戶數據偷得太多了”。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尋找互聯網之子

“世界範圍看,推動信息自由的程序員非常多,比如Aaron Swartz(亞倫·斯沃茨),Reddit聯合創始人,或者wordpress創始人Matt Mullenweg,這套blog 系統的完成和開源對新聞和媒體的貢獻怎麼誇張都不為過。 ”2017年,霍炬接受媒體人方可成的採訪時,羅列了一個推動信息自由的程序員名單,包括了比特幣的發明人中本聰、以太坊的發明人Vitalik Buterin、郵件加密軟件(Pretty Good Privacy)的發明者Phil Zimmermann。

2年後,霍炬和公眾號“禪與宇宙維修藝術”創始人Jade 重新聊起Aaron Swarts。

“他是一個承接上一代和下一代的人物。應該是承接互聯網創建者們的理念,並且用來改造世界的人。”霍炬說。

Aaron Swarts,美國天才程序員、互聯網黑客主義者,兩三歲接觸電腦,12 歲創建類似Wikepedia 的網站;14 歲參與創造RSS 1.0 規格;19 歲靠出售自己參與創建的社交新聞網站Reddit 賺到百萬美元;24 歲被指控從JSTOR(全稱Journal Storage,存儲學術期刊的在線系統)非法下載大量學術期刊文章,遭聯邦政府起訴,面臨百萬美元罰款和最高35 年監禁;26 歲在紐約布魯克林自殺身亡。 Aaron Swarts 因此被比作因盜火而受到宙斯懲戒的普羅米修斯。

“信息共享,言論自由”是Aaron Swarts 深信不疑的準則。他人生的最後幾年都在致力網絡信息開放,他因偷偷闖入麻省理工大學機房下載了JSTOR 的480萬篇論文而獲罪,最終隕落。

2014 年上映的紀錄片《互聯網之子》(The Internet's Own Boy: The Story of Aaron Swartz )講述了Aaron Swarts 的一生,此片致敬Aaron Swarts,可在網絡上自由下載。

事實上,霍炬身上和Aaron Swarts 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都是80 年代第一批接觸計算機的人。 33年前,霍炬在天津某個小學的微機室裡第一次接觸電腦時,Aaron Swarts 或許剛剛出生;1998 年,霍炬在參加高考或者像Fido 上認識的一些網友一樣嘗試互聯網創業之間抉擇時, Aaron Swarts 正沉迷於新歡初代iMac,並且相信“編程是奇妙的,能藉助它完成常人完成不了的事”(出自其兄Ben Swartz)。

他們都熟悉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或者Rich Site Summary),一種對程序友好的去中心化信息訂閱方式,而RSS 發展的初衷之一是讓人們更容易出版自己的作品。

“RSS 走的是真正的互聯網延續的這條路,它和去中心化的問題一樣,就是對'用戶存在一定要求'。”霍炬表示。

最關鍵的是,他們都是互聯網原住民,都有著“去中心化”和平等的理想主張。

“最早的互聯網全是去中心化的,人們先確定了協議,大家各自實現。”霍炬說。 Aaron Swarts 用實際行動表明了主張。

“他(Aaron Swarts)的最基本主張,就是互聯網自由和知識平等。”霍炬說。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第一批傳播比特幣的人

區塊鏈世界對於霍炬的認知可能會是“中文社區第一批傳播比特幣的人”。

2011 年5 月23 日,霍炬寫了一篇名為《關於bitcoin 若干問題的的看法》,他寫到:“這個項目非常有趣,或者說非常酷,而且前所未有。我對bitcoin的態度是強烈支持,並且希望它成功。我願意接受bitcoin付款購買我的軟件什麼的。”

彼時Blogger 之間流行相互贈送比特幣,霍炬曾在當時供職的盛大創新院送了比紹比特幣給同事,但“很多人甚至轉個錢包收下它都不肯”。

後來,霍炬用比特幣投資了烤貓的礦機,烤貓消失後,霍炬退出了比特幣世界。

另一邊,他的一個朋友李笑來因為早期低價囤入大量比特幣成為了“比特幣首富”,李笑來曾自稱擁有6 位數比特幣。

霍炬再次接觸比特幣要到去年3 月,李笑來邀請霍炬和他妻子西喬一起做Press.one。 “這本來是我們在比特幣出現之前就討論過的事情,但之前的條件難以實現,區塊鏈發展到今天,它有了實現的基礎。”霍炬說。

此項目由李笑來構思提出並擔任CEO,霍炬和西喬分別擔任CTO 與COO。

據Press.one 白皮書,這是一個分佈式數字內容交易及分發網絡,其願景是打造“一個區塊鏈基礎設施的內容分發協議,人們可以在這裡創建各種各樣基於內容的去中心化應用,如論壇、博客、wiki、微博、視頻直播等”。

霍炬目前的主要精力都放在這個項目上,“歪理邪說”更新頻次少了許多,最新的一篇文章題目是“別鬧,買圖片根本不貴,但前提是…”,講的是視覺中國。

但是霍炬發的每篇文章都會上傳至Press.one,一篇篇文章在上面確權,蓋上時間戳,形成數字簽名,從而證明“我的是我的”。

證明“我的是我的”讓人聯想起霍炬在2016年打的一場“索賠1 塊錢”的官司。霍炬的一篇原創文章被公眾號“差評”洗稿,開庭那天,霍炬遠在加拿大,他的幾個朋友到庭審圍觀,向他轉述了庭審過程。

“這是一個規模很小的訴訟,就一篇文章,索賠金額也只有1塊錢,但它非常有趣。”霍炬說。

參考鏈接:《好奇的意義

《互聯網完蛋了,已經。 》

《對話霍炬| 互聯網之子Aaron Swarts 想要看到的世界》


Dave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