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0日,3月30日,公開發布第一批共197個區塊鏈信息服務名稱及備案編號。
3月30日,
3月30日,
Odaily發現,在“網信辦”的備案名單中,晨鑫科技(股票代碼:002447)旗下的競鬥雲也在備案之中。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圖片描述
根據晨鑫科技介紹,用戶可以通過競鬥雲路由器貢獻算力“挖礦”,從而獲得一種名為“GCP”的積分,晨鑫科技在競鬥雲平台中提供了一款名為搏盈鏈BATT(現改名為“PONY”)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兌換通道,而用戶可以使用GCP積分以一定的比例兌換BATT。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來源於壕鑫互聯官網
根據官網介紹,BattleWin搏盈鍊是一套全球競技娛樂區塊鏈智能合約平台,基於區塊鏈技術,利用智能合約服務來管理用戶在線上體育競猜娛樂環節中從結果預測到賽事獎勵發放的全部流程。
作為“區塊鏈+競猜”噱頭下營養不良的“國外幣”,BATT原本指望接著同“競鬥雲”的合作,可以名正言順的落地中國,以便能夠堂而皇之的以區塊鏈技術為遮羞布,掩蓋其開設網上賭場拉人賭博的真實用意,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莫名其妙的就成了上市公司“發幣割韭菜”的收割機。
晨鑫科技對外宣傳,BATT搏盈鏈系晨鑫在競鬥雲平台中提供了一款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兌換通道,用戶可以使用GCP積分以一定的比例兌換BATT,據非小號數公開資料顯示,BATT總數共50億,總量恆定,永不增發。
公開資料顯示,BATT可在AllCoin數字貨幣交易所交易。如此一來,BATT充其量只不過是晨鑫科技通過引入數字貨幣,將虛擬世界的積分與現實世界的貨幣連接在一起的工具,幫助實現其產品宣傳中的“理財”功能而已。
或許因為自己“國外幣”的身份難以服眾,指望著“競鬥雲”A股上市公司的身份可以為BATT做背書,方便自己發幣、炒幣、割韭菜,沒想到最後淪落為上市公司“花樣割韭菜”的工具。
BATT在晨鑫科技競鬥雲區塊鏈生態中究竟是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在晨鑫科技與競鬥雲打造的區塊鏈生態中,遊戲用戶通過競鬥雲路由器貢獻算力“挖礦”,繼而獲得一種名為“GCP”的積分。
真可謂“生也蕭何敗也蕭何”,恰恰因為與“競鬥雲”以戰略合作的名義捆綁在一起,BATT雖然獲取了用戶和應用落地,雙方過於緊密的捆綁,“競鬥雲”礦工源源不斷的拋壓,致使BATT在登錄交易所41天后接近歸零,初期買入持倉至今的投資者血本無歸。
此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2018年7月9日,據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網站公佈的京(海)質監罰字〔2018〕19號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壕鑫互聯(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因擅自銷售未經3C認證的競鬥雲2.0產品,被北京市海淀區質量技術監督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第六十七條,作出罰款5萬元、沒收違法所得18492元的行政處罰。
正文
正文
二級標題
圖片描述
據據據
正文
2018年3月報導,2018年3月13日午間,晨鑫科技發佈公告(鏈接)稱,劉德群、劉曉慶等人因涉嫌操縱證券市場、內幕交易被常州市警方刑事拘留。 14日晚間,晨鑫科技稱,截至目前,劉德群共持有25.28%公司股份,劉曉慶共持有6.98%公司股份,兩人合計約4.6億股已經被全部凍結。
正文
正文
報導稱,此次劉曉慶及其父親涉嫌內幕交易,不知是否和此前的套現有關。
從2015年開始,劉德群就開始減持。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2016年,劉德群通過在二級市場上8次減持,共減持1.40億股,合計套現14.96億元。
2016年11月、12月,剛任壹橋股份董事長的劉曉慶也4次減持,共計減持2214萬股,套現2.04億元。由此,父女二人在兩年時間內共計套現了約17億元。
報導稱,憑藉壹橋海參的上市,2010年劉德群與劉曉慶以35.5億元的共同身家位列《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306名。
劉德群是壹橋海參的前董事長。 2016年10月10日,劉德群辭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等職務。隨後,29歲的劉曉慶接任董事長職務。
2018年3月12日,壕鑫互聯董事長馮文傑擔任晨鑫科技董事長,劉曉慶卸任。
晨鑫科技與壕鑫互聯有著很深的淵源,2016年下半年,壹橋海參將部分資產作價9.9億元與壕鑫互聯55%的股權進行置換。之後,其形成海珍品育苗、養殖、加工、銷售及移動遊戲發行、運營的雙主業模式。
2017年10月,壹橋股份完成重大資產出售,剝離海珍品相關業務。 2017年底,壹橋股份以10.13億元收購南昌京鑫持有的壕鑫互聯55%的股權。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