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極探針」想用區塊鏈讓你買放心肉,1萬元的智能硬件你會入手嗎?
昕楠
2019-04-10 03:21
本文约1302字,阅读全文需要约5分钟
你得先掏錢買個1 萬塊的智能硬件。

在197個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名單中,由北京食安鏈科技有限公司備案的超極探針食品快檢系統的備案項目引起了Odaily的注意。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超級探針食品快檢系統是Ifoods chain (食安鏈)旗下的一個DApp 應用,超級探針也是Ifoods chain 針對食品安全檢測的一項落地應用。

我們常說區塊鏈很難to C ,C 端用戶難以感知到區塊鏈存在的功用,而超級探針食品快檢系統則提供了一個to C 的應用思路

區塊鏈

區塊鏈智能硬件區塊鏈兩個部分。

Ifoods chain 開發了一款名為“超級探針”的智能硬件,該智能硬件以納米級MEMS傳感器作為核心器件,C端消費者可通過該硬件在線下消費場景進行食品檢測及數據採集。該智能硬件的宣傳資料中寫道,使用這種高精度的傳感器,來檢測食品中的參數數據,能夠檢測出食品中數據的微小變化,使超級探針在檢測中具有極高的精度。

“超級探針”首先想在解決牛肉注水的食品安全問題上發力。

在線下消費場所中,C 端消費者可以通過將探針刺入牛肉表層,採集數據並上傳至區塊鏈平台,60至120秒內得到該牛肉的測試結果,測試結果將被上傳到DAPP 上。

Ifoods chain 設計了兩種數據庫,分別是食品標準數據庫和食品檢測數據庫。

標準數據庫的數據來源於該團隊建立的食品研究實驗室,在實驗室中採集不同產地、不同部位的肉類的各種標準數據,存儲到標準數據庫中;食品檢測數據庫的數據則來源於使用超級探針進行食材探測的C 端用戶,該數據通過超級探針DAPP 系統上傳到檢測數據庫。數據庫上的數據都在區塊鏈上進行存儲,以保證不可篡改。

檢測數據庫中的數據與標準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數據比對與分析後,反饋給用戶檢測結果,成為消費者是否購買該食品的判斷依據。也就是所謂的“消費者自行製定食品安全標準”。

Ifoods chain 方面表示

Ifoods chain 方面表示超級探針使用次數越多,區塊鏈平台存儲數據量就越多,檢測結果也越精準。

不得不承認的是,這套智能硬件的確有助於消費者掌握食品安全的知情權,便於消費者甄別、篩選更優質的品類。但當前,超級探針在微店中的標價超過一萬元人民幣,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智能硬件的價格門檻不低。若想要超極探針食品快檢系統被消費者普遍接受,價格門檻是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除了C 端市場,超級探針食品快檢系統的研製方Ifoods chain 也想分羹B 端的市場。

在B 端,Ifoods chain 想為食品及相關領域的原料供應商、食品生產商、食品流通商、供應鏈金融合作商提供開放的API 接口和SDK,幫助他們進行數據上鍊。

昕楠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