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華大基因正在追風區塊鏈。
3 月30 日17 時,網信辦公佈了的第一批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名單中,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備案了其旗下的華大區塊鏈BaaS 平台。
在2018 年的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數博會”)上,華大基因首度對外公佈了自己的華大區塊鏈BaaS 平台,並發布了白皮書。時任華大區塊鏈負責人的楊夢曾表示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生物醫藥界的“網紅”
從最早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到發表大量學術論文,再到引進基因測序儀器探索基因科技賦能醫學和成功上岸。華大基因的確算得上是生物醫藥界的“網紅”企業。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華大基因在1999 年時就伴隨著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啟動而誕生,多年來該企業一直專注在生命科學領域,培養出了一支人才梯隊。
有人曾評價,華大基因推動了生物產業化,還開闢了國內的基因檢測與生物信息行業。
除了最初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外,當前,華大基因在基因科學的應用上的確也有不小的成果。如其使用基因檢測的方式實現了無創產前診斷技術,並推廣規模應用,為優生優育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降低了成本。
二級標題
甲方研究社二級標題
誇下海口要員工活到100歲,又陷入信息洩露危機
華大基因股價走高的好光景並沒有持續多久。
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的多次奇葩語錄更是激發了股民們的負面情緒。
在2018 年5 月28 日數博會上,汪建分享了企業內對員工的幾項規定,其稱“不允許員工的孩子有出生缺陷”、“不允許員工做支架、搭橋手術,不能死於心腦血管疾病”、“員工要活到100歲”。當日華大基因股價大跌,幾近腰斬。
隨後,在多個公開場合,汪建還曾多次放出“打宮頸癌疫苗不如每三年做一次基因檢測”、“10年內可化學合成任何生命”的“自信”語錄,華大基因一次又一次被推至輿論風口浪尖,人們對領導者汪建產生了強烈好奇,有人評價,汪建是個基因狂人,更是個營銷大師。當時還有媒體挖出,汪建曾給自己做了一個墓碑,死亡時間是2074 年,算下來,“去世”那一年汪建已經120 歲。
而後,華大基因陷入了信息洩露危機中。
2018 年,華大基因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一大型基因檢測數據的研究成果,當中涉及14萬中國人的基因資料。這一事件後被人質疑為未經政府許可便將有關數據交予境外機構。深交所對此進行問詢,華大基因回應:“14 萬中國人基因大數據”項目無外方合作機構。
無獨有偶,基因數據外流的負面輿論尚未平息之時,華大基因的業績也在不斷滑坡。 2018 華大基因所提交的前三季度及第三季度業績單,低於市場預期。
而華大基因今年公佈的2018 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同比2017 年,企業的營業利潤下降了0.64%,基本每股收益下降了3.81%。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華大區塊鏈BaaS到底要做什麼?
事實上,BaaS 平台在區塊鏈世界裡並不少見。
BaaS 的全稱為Blockchain as a Service,翻譯過來,是“區塊鏈即服務”。 Odaily此前推出的一份區塊鏈BaaS研報中曾分析,BaaS平台是將區塊鏈框架嵌入雲計算平台,利用雲服務基礎設施的部署和管理優勢,為開發者提供便捷、高性能的區塊鏈生態環境和生態配套服務,支持開發者的業務拓展及運營支持的區塊鏈開放平台。
BaaS 平台也是大公司們在進軍區塊鏈熱衷的探索方向。當前,國內互聯網巨頭BATJ 中BAT 均有開發自己的BaaS 平台。而BaaS 平台也更多側重於某一細分領域,如金融、版權、溯源等均是BaaS 服務商的熱門領域。
不同的是,華大基因所做的BaaS 平台更側重在健康醫療領域。
在華大基因官網的華大區塊鏈頻道中,公佈了一份由華大區塊鏈項目組編寫的白皮書。
白皮書中透露,華大基因從2018 年起開始佈局區塊鏈技術應用,並加入了超級賬本(Hyperledger,一個由Linux 基金會發起的,用於推進區塊鏈數字技術和交易驗證的開源項目) 。華大基因稱其想要搭建一套基於區塊鏈的數據流通生產級基礎設施。
當前,華大基因的區塊鏈應用多在健康醫療領域。在健康醫療領域,數據採集、存儲和共享等方面一直有數據易洩露、難共享、無確權等痛點。無論是健康醫療還是基因科技,想取得飛躍式發展,必然少不了對數據、樣本的大量研究,在當前的環境下,醫療數據的跨機構數據共享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簡單來說,華大基因想利用區塊鏈解決這三件事:
一是將個人生命數據確權並將數據資源資產化,實現個人數據自治;
二是用區塊鏈滿足更安全的數據共享,實現各機構間數據的安全共享交換;
三是通過區塊鏈的分佈式存儲技術來避免單點故障而導致的數據庫整體性崩潰,減少由於中心化存儲造成的數據洩漏事故,提高數據安全
區塊鏈在醫療機構間的應用並不少見,醫療機構多主要採用私有鍊或聯盟鏈的形式應用,暫時並未形成大規模的區塊鏈應用。
而想要構建一個大型的跨機構健康醫療數據共享生態並非易事。對於單個醫療機構而言,自己從零打造一套系統的成本高、投入大、也存在一定技術壁壘。
Odaily此前也分析過,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華大區塊鏈BaaS 已投入使用
正文
正文
官網中還公佈了華大區塊鏈BaaS 的5 個應用實例,員工健康數據授權激勵系統、長沙市婦幼健康醫聯體、罕見病多方惠益協作體係等。
在員工健康數據授權激勵系統裡,華大使用區塊鏈技術對數千名員工所監測的生命大數據實現安全共享。
通過華大區塊鏈基於區塊鏈的數據安全共享系統,員工們的數據回歸到了個人手中,數據也真正有了價值。員工可以通過APP 前端進行報名並參與一些數據招募項目,在貢獻個人數據後,員工可以獲得健康積分激勵。數據使用方只有通過用戶授權才可調用用戶的個人健康數據。
其官網中透露,基於區塊鏈的數據交互模式已應用於對內的跨組學數據員工健康計以及對外的腫瘤關愛計劃。
而在長沙市婦幼健康醫聯體系統中,華大基因將長沙市婦幼健康平台上的各個機構節點接入到華大區塊鏈BaaS 平台,將基因篩查、診斷數據等在機構間安全共享。
罕見病多方惠益協作體系中,華大基因攜手同並相聯病友組織創建罕見病基因資源共享平台,在確保罕見病患者基因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前提下推動多方協作,推動對罕見病的研究。
即便已經公開了多個用例,華大基因能獨吞下“區塊鏈+基因科技”“區塊鏈+健康醫療”這塊香餑餑嗎?
事實上,當前在做相同區塊鏈探索的團隊並不少。 Odaily此前報導過的Nebula、基因價值鏈HGBC、Healio等均在探索區塊鏈+基因測序的可能性。
對於區塊鏈+基因測序的可能性,HGBC 團隊分析稱,當前醫療領域已經逐步走向精準醫療,精準醫療離不開精準的數據,基因測序對於當前腫瘤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均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加入區塊鏈,除了可以構造一個安全可信的共享環境外,區塊鏈還使得大家真正掌控自己的健康數據,並有激勵動力去貢獻自己的數據,這樣更多真實的數據將被利用到未來的醫療研究中。
而對於華大區塊鏈BaaS 的佈局,有業內人士評價向Odaily評價稱,當前其只是在企業內部進行使用,是否能夠推廣到公眾面前,還有待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