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來自TNW,原文作者:Matthew Beedham
Odaily 譯者| Moni
Odaily 譯者| Moni
本文來自
,原文作者:Matthew Beedham
Odaily 譯者| Moni
Odaily 譯者| Moni
以太坊聯合創始人“V神” Vitalik Buterin 最近在知名論壇Reddit 上與社區討論了當前網絡從工作量證明(PoW)轉到權益證明(PoS)面臨的一些困難。
根據Vitalik Buterin 的說法,目前以太坊區塊鏈在實施權益證明切換工作中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存在四個主要障礙,總結一下包括:
1、驗證交易參與率低於預期;
2、權益池變得過於受歡迎;
3、從技術角度來看,分片(Sharding)比預期的更加複雜;
在最近接受采訪時,Vitalik Buterin 這樣說道:
二級標題
“許多權益證明系統在設計的時候,往往想到的是系統只會有幾十個或幾百個節點,不過我設計以太坊部分協議的時候,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Vitalik Buterin 似乎有些擔心驗證器拒絕接受權益證明,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可能會導致以太坊節點數量減少。雖然大多數權益證明系統使用的節點數量並不多,但Vitalik Buterin 仍然希望社區在需要節點的時候,不會花費太多成本就可以將其設置起來。另一方面,較少的節點數量也會導致“中心化”問題,而運行節點成本如果過高的話,也會變得不值得。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簡單回顧以太坊和權益證明
以太坊正在正在探索權益證明共識算法,以應對不斷增長的擴容問題,並且幫助其區塊鏈平台能夠提供更快的“區塊時間(block times)”——即生成一個區塊所需要的時間。
不過,權益證明並不是Vitalik Buterin 探索的唯一解決方案,他在今年二月就曾暗示以太坊希望曾是“分片”協議,該協議也是解決以太坊擴容問題的一種嘗試。
為了給這些協議更新做準備,以太坊最近實施了兩個軟件分叉——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和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雖然在解決以太坊安全問題等方面存在諸多延遲,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兩個硬分叉更新為今後以太坊實施擴展項目奠定了技術基礎。
通過這兩個硬分叉,以太坊區塊獎勵從每個區塊3 ETH 減少到了2 ETH,同時還對網絡維護和優化進行了一些更新,以提高區塊鏈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