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月27 日,外媒 Coindesk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上市路坎坷,科創板和美股成為嘉楠耘智下一個方向
回顧嘉楠耘智上市歷程,過程一波三折。在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和億邦國際這三大礦機巨頭中,嘉楠耘智可能對上市最為堅定和執著。
(1)首戰A 股
2016 年6 月,A 股上市1 年零4 個月的魯億通開始謀劃第一次重大資產重組,而重組對象就是嘉楠耘智。
魯億通計劃以現金支付10.61 億元、發行股份支付19.99 億元的方式,從嘉楠耘智的14 名股東手中,收購全部股權,合計交易價格為30.6 億元。
如果這起收購順利完成,嘉楠耘智將“借殼上市”,成為魯億通的全資子公司。而南瓜張也將持有上市公司6.73% 股份,身家超過5 億。
不過,這項收購案最終由於國內市場環境、監管政策等客觀因素而終止。
嘉楠耘智第一次也是最接近成功的上市嘗試,就此告一段落。
(2) 轉戰新三板
此後,嘉楠耘智在資本市場銷聲匿跡了將近10 個月。
再次出現時,嘉楠耘智已在備戰新三板。
2017 年8 月,嘉楠耘智開始尋求在新三板掛牌。
時運不濟,當年9 月,對加密貨幣及交易的規範監管之風驟然襲來。
轉戰新三板期間,嘉楠耘智分別於當年10 月、11 月7 日、11 月21 日、11 月30 日四次收到股轉公司徵詢意見,均被問及政策環境等因素影響以及持續經營能力。
2018 年3 月,受外界因素影響,嘉楠耘智最終折戟新三板。
(3)再戰港股
新三板失利後,嘉楠耘智並沒有像上次一樣選擇沉寂。
2018 年5 月15 日,嘉楠耘智重整旗鼓,再次踏上上市的征途。這一次,他們的目標是港交所。
在2018 年數字貨幣行情遭遇寒冬、監管仍舊不明朗的大勢中,憑藉礦機業務帶來的利潤和發展前景已經難以支撐嘉楠耘智登陸港股市場。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佈局芯片與人工智能
嘉楠耘智一直走在比特幣礦機芯片研發的前沿。
2015 年,嘉楠耘智研發成功並開始量產28 納米芯片,使其與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同行看齊;
2016 年,開始量產第一代16 納米芯片,進入中國大陸地區先進芯片的第一陣營,成為世界上在區塊鏈相關ASIC 芯片上使用該先進工藝的先行者。
2018 年,全球首個7 納米芯片設計成功並由台積電於2018 年下半年開始量產。
從阿瓦隆一代,到2018 年的7 納米芯片,嘉楠耘智在ASIC 芯片上一直未曾停下腳步。
除了ASIC 芯片,嘉楠耘智早在2015 年就開始積極佈局人工智能領域,重點研發人工智能芯片。
2017 年12 月19 日,嘉楠耘智發布了最新的人工智能邊緣計算芯片KPU。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疑似原有資方追加數億美元投資
在資本市場數次碰壁的嘉楠耘智,在2019 年初始,等來了好消息。
3 月12 日,據證券時報消息,嘉楠耘智已完成一輪金額高達數億美元的融資。完成此輪融資後,嘉楠耘智的市場估值將高達數十億美元。
隨後,嘉楠耘智方面也確認了該消息並表示,接下來將會在人工智能、區塊鏈生態方面佈局,以芯片為切入點,搭建人工智能和區塊鏈大的生態平台。
這一重大利好,使低調的嘉楠耘智受到了市場極大的關注。
畢竟,在加密貨幣如今的行情下,以礦機為主要業務的嘉楠耘智能獲得如此巨額的融資,著實令人振奮。
但據 Coindesk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嘉楠耘智2015-2019 融資情況
2015 年4 月,水木澤華、孔劍平、孫奇鋒向嘉楠耘智分別出資人民幣250 萬、760 萬以及140 萬。數芯投資及波特蒂爾兩家實體隨後成立,以分別持有孔、孫二人在嘉楠耘智的股權。
“雖然當時賠了很多錢,但是我感覺這個比特幣行業非常有前景,而且我認為能夠研發出阿瓦隆的這個團隊一定是一個非常牛的團隊”,談及當初投資嘉楠耘智的初衷,孔劍平這樣說道。
“因為看好這個行業加入這個團隊,加入團隊之後繼而對整個行業更加看好。” 孔劍平以投資人的身份進入嘉楠耘智,而如今已經成為嘉楠耘智合夥人、執行董事兼董事會聯席主席。
從2013 年註冊資本僅為10 萬的“小作坊”,到2017 年5 月獲得趵樸投資、錦江集團、暾瀾資本等近3 億注資,四年間,嘉楠耘智的註冊資本翻了3000倍,市場估值更是達到近33 億人民幣。
快速融資帶來的是,公司業務的飛速增長。公開資料顯示,2015 年嘉楠耘智收入4770 萬人民幣,毛利率為29.1%;2016 年,營業收入增速超過560%,達到3.16 億元,毛利率也增至41.7%;2017 年,營業收入再次激增至13.08 億元,毛利率46.2%。
此外,有心人士還關注到嘉楠耘智背後的“國家隊”。
2017 年5 月,嘉楠耘智獲得近3 億元的融資,領投方中的錦江集團備受矚目。要知道,錦江集團是由上海國資委全資控股的根正苗紅的“國家隊”。
正文
正文
參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