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燕西:Facebook 應該做ST 交易所,而不是穩定幣
谷燕西
2019-03-22 03:48
本文约2541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0分钟
在朝著這個數字金融網絡生態目標努力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明確目標,分清輕重緩急,這樣才真正有可能在這個未來的生態中建立自己的一席之地。

編者按:本文來自幣乎,作者:谷燕西,歷任華泰聯合證券信息技術副總監和數家金融服務公司COO,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幣乎,作者:谷燕西,歷任華泰聯合證券信息技術副總監和數家金融服務公司COO,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幣乎,作者:谷燕西,歷任華泰聯合證券信息技術副總監和數家金融服務公司COO,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幣乎,作者:谷燕西,歷任華泰聯合證券信息技術副總監和數家金融服務公司COO,Odaily經授權轉載。

未來的加密數字資產世界中一定是一個數字金融的網絡生態。這個生態一定是以區塊鏈底層支撐的,在其之上的公司是採用通證經濟模型的組織方式進行合作競爭的。在未來這樣的一個生態中,每個用戶的身份是經過確認核實,在既能保證隱私又能保證身份真實的狀態下存在的。現實世界中的各種資產類型通過ST 的方式在這個生態中上市並流通。在這些資產的基礎上會形成穩定幣在這個生態中流通使用。用戶的數字資產和穩定幣都保存在這條鏈上自己的錢包中。由於在這個網絡生態中有流動性非常強的交易所以7×24 小時的方式提供數字資產交易服務,所以用戶可以自由便捷地在自己的數字資產和穩定幣之間直接進行轉換。用戶只需用一個錢包就可以在交易所進行交易,也可以在零售場點進行支付,也可以向鏈上的任何一個錢包地址進行轉賬。在這樣的一個網絡生態中,目前的銀行與證券的界限就不那麼明確,證券交易與零售支付會更加無縫地結合起來。

這樣的一個網絡生態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其雛形正在美國STO 市場中出現。美國的STO 市場正在提供這個網絡生態的各個基礎部分,包括現實資產的通證化並進行交易流通、以分佈式的方式在所抵押的數字資產上發現穩定幣、打通交易與支付的鏈接、在區塊鏈上進行加密數字資產的託管和交易後清算等等。而且現在顯然已經有公司明確地看到了這個前景,正在有步驟地朝這個方向努力。對於其它公司來說,看清楚這個前景,並結合著自身的優勢,現在就準備在這個未來的生態中建立自己的獨特價值就非常重要了。

在加密數字資產發展的目前的這個階段,所有的公司基本上都處在相同的起跑線上,不管是傳統的金融公司,或互聯網行業中成功的公司,或目前區塊鍊和加密數字行業中的發展正旺的公司,甚至是還未出現的公司。對於這些競爭者來說,看清楚未來的發展前景並能夠堅持正確的策略,就有很大的概率把握區塊鏈帶來的機會。當然這些公司中也包括Facebook。

根據目前的新聞報導,Facebook 在此方面的一個戰略是開發自己的穩定幣。除此之外,儘管有消息報導Facebook 購買了一些區塊鏈公司或同一些區塊鏈相關公司進行過接觸,但並沒有關於Facebook 此方面戰略的正式報導。

在朝著這個數字金融網絡生態目標努力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明確目標,分清輕重緩急,這樣才真正有可能在這個未來的生態中建立自己的一席之地。對於Facebook 來說,我認為穩定幣在目前這個階段並不適合Facebook 。 Facebook 現在應該做的是打造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開放性的支持ST 發行、營銷和交易的網絡生態。這樣的一個生態的價值會比Facebook 一個公司的股權價值要大得多。而且,美國STO 市場在未來的發展空間、目前的發展階段、監管制度、技術發展階段、競爭態勢、產品和用戶方面的運作空間,以及Facebook 的本身的各種優勢都是對Facebook 來說是一個最好的機會。

在市場發展空間方面,儘管目前的美國STO 市場還非常小,但我認為它在未來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我們現實中的各種權益和資產都是會通過ST 的方式映射到加密數字資產世界中。其體量將遠遠超過目前的股票市場。

按照美國的目前監管制度,ST 主要是作為另類資產來處理的,但也可以在小規模的範圍內進行股權融資。基於ST 的資金募集基本上是以私募為主,但也可以在小範圍內進行公募。而且它既可以向美國用戶進行募資,也可以向海外用戶進行募資。在相關的監管牌照方面,目前的各種監管牌照也可以支持這個資金募集過程,包括投行、交易、資產託管和投資理財的牌照。所以美國任何公司只要持有相關的牌照,都可以合規地開展STO 的相關業務。這當然也包括Facebook。

在技術的發展方面,基本的技術系統已經開始向分佈式的系統方向遷移。有的發行平台就是完全在區塊鍊網絡上支持運行的,有的交易平台也採用了集中化撮合和分佈式清算的模式。但市場中依然缺少一個各家公司能共用的區塊鏈底層。而這個底層是未來基於ST 的金融生態的基礎,其價值可想而知。

谷燕西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