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在支付領域從沒成功過,你對小扎發幣還有信心嗎?
Moni
2019-03-17 02:02
本文约3035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2分钟
匆忙上線一個“偽加密貨幣”或許並不是個好主意。

本文來自Hackernoon,原文作者:Muhammad Ahsan Khan

Odaily 譯者| Moni

Odaily 譯者| Moni

Odaily 譯者| Moni

二級標題

Odaily 譯者| Moni

有趣的是,Facebook 之前曾多次想把支付系統整合進其平台,為旗下用戶提供金融服務,然而他們所做的每一項舉措都是以失敗告終的,而且是那種“徹頭徹尾”的失敗,以至於我們甚至都不記得他們有過的慘痛教訓了。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Facebook在支付行業的失敗歷史真的很長......

2、Facebook Gifts:Facebook Gifts 是在2012 年推出的,但與Facebook Credits 一樣,只存活了短短兩年時間。根據社交產品分析師Josh Constine 的看法,Facebook Credits 之所以無法獲得成功,主要是因為Facebook 從來沒有找到解決距離和本地化問題的方法,以至於這款產品始終無法在國際上發揮作用。

二級標題

3、Facebook Messenger Payments:2015 年,Facebook 在旗下即時通訊應用程序Messenger 上推出了“支付轉賬”功能,但這個功能僅限於好友之間,有些類似於微信轉賬,都需要綁定銀行卡同時設置交易密碼。雖然Facebook Messenger Payments 在2015 年拓展到了歐洲市場,但其現狀是什麼樣子想必我們都很清楚——根本沒有被普及應用。

另一方面,加密行業裡的Telegram 也足夠讓Facebook 應付一陣子。去年,Telegram 創始人已經通過初始代幣發行(ICO)募集了超過10 億美元的資金,而且其區塊鏈平台TON 測試版也會很快面世。二級標題二級標題

按照業內人士分析,“Facebook Coin”可能會與摩根大通推出的摩根幣(JPM Coin)類似,並不是比特幣或以太坊這種類型的加密貨幣,因此

二級標題

它更像是一種中心化的內部數字貨幣事實上,Facebook 並沒有認真對待發幣這件事,他們其實只是想要克隆一種穩定幣,這顯然不是加密貨幣世界裡的工作方式。加密貨幣之所以能夠在全球範圍內普及應用,主要還是因為其去中心化的理念——就拿比特幣為例,其網絡並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所有者”。二級標題

另外,根據之前

二級標題

《紐約時報》現階段,Facebook 的加密項目正在以非常秘密的方式運作,即便是內部員工也不了解太多詳情,但從一些內部人士透露的信息來看,Facebook Coin 或WhatsApp Coin 很可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加密貨幣”,而是一種簡單模仿的穩定幣,也是與真正的去中心化中本聰願景和P2P 支付相違背的。坦率的說,馬克·扎克伯格構建加密世界的想法很可能是個“偽命題”,為Facebook 逃避隱私問題找了一個公開噱頭而已,畢竟此前的“劍橋分析”數據洩露醜聞已經把小扎搞得焦頭爛額,人們對Facebook 的用戶隱私保護也充滿質疑。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一個私有穩定幣能解決Facebook 的支付問題嗎?

在南北戰爭之前,美國流通著超過8000 種貨幣,而今天的加密貨幣不過才2000 多種。

Moni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