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級標題二級標題
JPM Coin 的屬性、本質和未來可能性
有人將JPM Coin 比作企業版穩定幣,但我覺得這種比喻似乎不太合理。穩定幣更像是法幣在數字世界的複製品,具有支付、價值尺度、存儲手段等功能,是鏈接數字貨幣與傳統市場的橋樑,而跨境支付是它的應用場景之一。就目前JPM Coin 兩端都是法幣來看,它更加接近基於Ripple 協議的XRP,充當清結算中間工具。
我們將JPM Coin、USDT、XRP 從用途、用戶、區塊鏈相關技術等方面進行了對比:
需要注意的是,在JPM Coin 有何用途的提問中,摩根大通官方回复,“比如大客戶之間的貨幣流動、證券交易中的支付,且JPM Coin 將不僅僅錨定美元,也會拓展至其他幣種。”那我們可以想像,既然支持貨幣的流通,自然也能支持其他資產如股票和債券的流通。另外, JPM Coin 在JP Morgan 開發的私有鏈項目Quarum 上發行,Quarum 使用以太坊協議,被稱為企業版以太坊,支持發行基於實體資產的數字資產。
但這裡有一個問題,JPM Coin 只對摩根大通的大客戶開放,那麼摩根大通的兩個客戶之間可以將摩根大通作為可信的中間人進行他們想要的任何交易,那這裡的區塊鍊網絡與在JP Morgan 服務器上運行的傳統數據庫有何區別?區塊鏈這裡到底有什麼用?我們認為,像Quarum 這樣的私有鏈,其對智能合約的應用大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但是,如果Quarum 之後開放權限,納入更多的節點,那麼它將成為一個基於區塊鍊網絡的類似SWIFT 的全球清結算系統。
實際上,我們已經能看到這一方向的信號,2018 年3 月據二級標題二級標題
大銀行發幣或成趨勢
摩根大通的這一動作或將推動其他銀行發行代幣的趨勢。
實際上,其他一些大銀行已經捷足先登:
2019 年2 月16 日,日本最大銀行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宣布已與總部位於美國的金融科技公司Akamai Technologies 成立合資公司,並將在2020 年推出基於區塊鏈的支付網絡。 MUFG 聲稱,該系統被稱為全球開放網絡(Global Open Network),每秒可處理超過一百萬筆交易。 2017 年12 月,MUFG 與科技公司NTT 合作推出了區塊鏈概念驗證,以改善跨境交易。作為其區塊鏈研究的一部分,MUFG 早在2016 年就在嘗試開發自己的數字貨幣MUFG Coin。
2018 年12 月東京- 日本的瑞穗金融集團(Mizuho Financial Group)宣布,計劃2019 年3 月開始推出一種專有的數字貨幣J-Coin,可以免費購物和匯款。其價格將固定為每單位1 日元(1 美分)。用戶可以從銀行帳戶向智能手機app 上轉移資金,將資金返還到其帳戶或向其他用戶匯款,期間將不會收取手續費。可以看出, J-Coin 和JPM Coin 比較相似,但J-Coin 用戶群體面向零售用戶。
還有日本第三大銀行SBI 也已經推出發幣平台並發行了發行了和法幣兌換的穩定幣SB,用來促進電子支付。目前SB 處於尚未得到日本金融廳認證的試驗階段,已經可以使用SB 幣在一些便利店進行支付。日本民眾可先使用法幣兌換SB,再使用SB 進行電子支付。
2016 年8 月,世界上最大的四家銀行——瑞士銀行瑞銀(UBS),德意志銀行,桑坦德銀行和紐約梅隆銀行宣布將推出“公用事業結算代幣(Utility Settlement CoinUSC)”,該項目旨在促進全球各中央銀行使用區塊鏈技術發行貨幣。旨在通過定制區塊鏈上的抵押資產,使全球銀行更容易相互進行各種交易,並期望成為通過區塊鏈結算的行業標準。最後一次公開報導包括11 家金融機構加入:巴克萊銀行,加拿大帝國銀行,瑞士信貸,匯豐銀行,MUFG,State Street,瑞銀,紐約梅隆銀行,德意志銀行,桑坦德銀行和NEX。
2016 年8 月到9 月初,一家研究機構代表埃森哲對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的32 家商業銀行的從業人員就區塊鏈/ 分佈式賬本技術該表銀行間支付的潛力進行了電話訪談。隨後,埃森哲將訪談結果整理成文《區塊鏈:銀行如何構建全球實時支付網絡(Blockchain technology : How banks are building a real-time global payment network?)》,以下是該文中的一些數據和觀點:
90% 的受訪銀行表示在探索應用區塊鏈進行支付。大約3/4 的受訪銀行處於概念驗證、部署戰略和研究階段:
在利用區塊鏈進行跨境支付的各種場景中,企業間的跨境支付是最受歡迎的,有45% 的受訪銀行將其列為第一選擇,其後是銀行內的跨境支付、現金總庫、非本行內的銀行間跨境支付、跨境匯款和個人間的跨境支付:
這種趨勢的背景在於,銀行間清結算和跨境支付領域對區塊鏈技術有真實的需求。
目前跨境匯款多采用SWIFT 模式,由於跨境匯款中付款方與收款方分屬不同國家的不同支付體系,因此SWIFT 模式中還需借助中間代理銀行。以最常用的支付方式電彙為例,你首先需要去銀行網點填寫表格,然後經由SWIFT 系統(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連接200 個國家11000 多家銀行及金融機構)進行報文傳輸,中間需要經過匯出行、中央銀行、代理銀行、收款行等多個機構,這裡每一個機構都有自己的賬務系統和清算系統,不同機構之間都需要建立代理關係;跨境支付中的每筆交易不僅需要在本銀行記錄,還要與交易對手進行資金清算和對賬等,這導致跨境支付中的業務處理速度慢,中間結算成本高,支付效率低,同時還存在相當大的支付風險。一般情況下收款方需要等2-3 天后才能收到這筆錢。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續費和電報費,手續費通常為匯款金額的0.05%-0.1%,電報費從0 到200 元不等。
相比之下,區塊鏈支付則直接免去了中間的代理銀行、中央銀行,如JPM Coin 一樣,在匯出行將資金換成JPM Coin 然後直接轉到對方賬戶,對方在匯入行換取等額資金。中間可以節省很多時間成本和手續費。
這裡,更值得討論的是,如果銀行都發幣,什麼樣的銀行幣具有競爭優勢?我們的看法是:二級標題二級標題
當銀行都發幣,Ripple還有蛋糕吃嗎?
跨境支付市場巨大。據埃森哲數據,全球每年銀行跨境支付規模達25 - 30 萬億美元,但摩根大通每天在批發支付業務中為企業轉賬的資金超過6 萬億美元,再加上其他的大銀行,對Ripple 來說是不小的衝擊。而其他的華爾街銀行和機構也在等機會入場。據Ripple 2018 年第三季度市場報告,大型機構和企業正持續轉向支持加密交易,但尚未推出產品。 Ripple 將此看做潛在市場,但JPM Coin的出現為這些機構提供了新的方向。
這些年與Ripple 合作的名單越來越長,目前已經有200 家銀行,25 家企業,其中也包含一些top 10 的大銀行如美國銀行和大企業如世界上最大的跨境匯款服務提供商西聯匯款(Western Union)和全球第二大轉賬服務公司速匯金(MoneyGram)。但對摩根這樣的大銀行來說, Ripple 仍然走在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上。
二級標題
參考資料
J.P. Morgan Creates Digital Coin for Payments | J.P. Mor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