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子
引子
引子
引子
從2009.01.03 正式發佈到現在的10年裡,Bitcoin 從一個只有美國密碼朋克了解的花式名詞發展到連中國五六線城鎮的小鎮青年也躍躍欲試想要來賭一下運氣的全球熱點。從概念營銷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巨大的成功,但Bitcoin 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卻遠不會讓人把它和成功劃等號,整體的感覺是甚至還沒有“成年”。
特別是2018年以來BTC 價格的持續走低,不絕於耳的大致有兩種聲音:1)信仰崩塌;2)泡沫破裂。其實這兩種聲音從深層次來講都是站不住腳的。
而且虛擬資產中的“週期”(割韭菜)和“循環”(吹泡泡)之所以能成為屢試不爽的金科玉律,正是基於人性的貪婪。正應了那句經典的台詞:“我知道它終究會破滅,但只要不是現在,只要不是在我手上”。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三大問題尚未解決
問題1)如果你是一名剛剛買了礦機的礦工,你會選擇單獨挖礦還是加入礦池?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數據來源:btc.com
問題2)如果你運行一個礦池,你將如何給礦工佈置任務和發放回報?
礦池的作用是減小單個礦工的收入不確定性,讓礦工挖礦能成為一個相對波動比較小的固定收入。但礦池管理員同樣會面臨非常有挑戰的問題:如何合理設計礦池獎勵策略、如何面對其他礦池的競爭、如何面對硬件設備的更新換代等。即使這些問題都解決的很好,礦池的獲利還要依賴於對BTC 價格會上漲的假設;如果投資挖礦還不如直接購買BTC 來的更具投資屬性,那還有什麼人願意挖礦呢。這就是被稱為Bitcoin 有可能出現的“死亡螺旋” 現象:不斷下降的BTC 價格導致挖礦無利可圖,礦工們因此而退出挖礦,導致全網算力下降,繼而進一步導致價格下跌。
去中心化是否合理可行
所以Bitcoin 網絡中的經濟模型和激勵機制遠沒有完善,這也是當下學者們研究的熱點。
去中心化是否合理可行
問題3)當你運行的礦池擁有超過50% 的算力,你如何才能獲得更高額的回報?
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分叉攻擊和雙重支付,但雙重支付帶來的不正當收益和攻擊導致的BTC 價格崩潰帶來的損失哪個更大呢,不同的礦池有不同的答案。如果這個礦池是用CPU或GPU這些通用硬件堆起來的(雖然現實中這種情況少之又少),損失的只是幣價;但如果是是用專用的ASIC 礦機搭建的(現有礦機基本都是ASIC 型),那這些設備的沉沒成本就成為關鍵因素了,所以現實雙重支付BTC 是不划算的。但擁有高算力的礦池依然可以通過類似“自私挖礦”(通過浪費其他礦工的算力)來讓自己有更大的概率獲利。而且如果Bitcoin 礦池佔了其他虛擬貨幣的50% 的算力,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收益無關情況下發起分叉攻擊的可能性更大也更難預料。
問題4)如果一個虛擬貨幣擁有非常分散和公平的算力市場,作為資本方如何快速在算力市場獲利?
如果這個虛擬貨幣的挖礦算法和Bitcoin 是一致的,就快速的獲利方式就是用一個礦機挖兩種幣。而且還可以發起“跳幣攻擊”,讓該虛擬貨幣的算力劇烈波動,從而讓大礦池更容易獲利。所以現在對基於挖礦的小幣種來說基本不具有安全性。
通過上面兩個問題又引申出下面兩個更加複雜的問題:問題5)抗ASIC 是合理的行為嗎?問題6)去中心化是必須的嗎?
在資本主義社會裡,貧窮是最大的罪惡;而在Bitcoin 的世界中,富有是最大的原罪。如何把“算力”關在籠子裡是解決問題的核心,但現在還沒有特別好的辦法。
殺手級應用何時出現
三大挑戰已經來臨
為什麼討論上面問題是指Bitcoin 而不是區塊鏈,因為區塊鏈的範疇已遠超Bitcoin,也不是幾個問題可以討論的範圍。就讓我們列幾個區塊鏈未來面臨的挑戰吧,大部分現在都不會有答案。
1、生物科技和信息科技結合將帶來產業和社會革命,區塊鏈能在其中發揮何種作用?
2、當數據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誰該擁有數據,區塊鏈在爭奪數據所有權大戰中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3、面對Internet of things 和AI 不可逆的趨勢和麵臨的問題,區塊鏈能否成為中間的橋樑和催化劑?
馮.諾依曼曾經說過:人類是否能長期生存下去,取決於我們是否能提出更好的辦法,以促進比已經存在的合作更多的合作。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Bitcoin技術書籍-內涵:《Mastering Bitcoin》(精通比特幣)
交易傳播獎勵研究:《Transaction Propagation on Permissionless Blockchains》
安全性研究:《Majority is not Enough: Bitcoin Mining is Vulnerable》
去中心化研究:《Decentralization in Bitcoin and Ethereum Net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