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原”公鏈101“欄目,改名為“鏈與製作人”。
公鏈泡沫過後,蟄伏一年的聯盟鏈,藉著“無幣區塊鏈”的監管東風又站上輿論高地。
國內區塊鏈一詞最早興於2016年,金融界內。比特幣大熱之後,有學者發現比特幣的底層技術——也就是“區塊鏈”——擁有更大的應用前景。不過,彼時聯盟鍊是更受關注的領域。
2017年,EOS 攜50 億美元的空氣而來,創下驚人的ICO 募資記錄;其超級節點選舉造勢空前。各種公鏈爭相湧現,希望拿下“區塊鏈3.0”的解釋權。公鏈,意味著生態、未來;還有巨額募資,以及發幣。聯盟鏈被公鏈支持者認為不是真的區塊鏈,而且沒法建成巨大生態。
風水輪流轉。到了2018年下半年,公鏈步入熊市、未見落地、監管收緊,聯盟鏈反而在落地和合規上更勝一籌。
趣鍊是國內較早探索區塊鏈技術的公司,成立於2016 年,主要專注於聯盟鏈。在公鏈熱潮的尾巴,今年6月初,趣鏈宣布了15 億人民幣的融資。這可能是區塊鏈股權融資領域迄今最大的一筆融資。
市場關注者都想問,趣鍊為什麼能融那麼多錢?在WISE新區勢大會現場,趣鏈創始人兼CEO 李偉接受Odaily專訪,回答了這個問題,分享了他對區塊鏈究竟能做什麼、什麼是區塊鏈的真模式等問題的看法。
除了金融、遊戲等行業,李偉認為區塊鏈在公共治理領域發揮極大作用。比如現在要買房,居民需要住建、民政、國土、稅務都要跑一遍,非常麻煩。 “拿著資料在蓋章”這個過程,就像在做線下的拜占庭。未來居民只需要用私鑰授權,材料到每個部門節點跑一遍,不行打回來。 “究竟用了多少個工作日,卡在哪裡,政府都可以看到。”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以下是對話整理:
一、有技術和落地,區塊鏈才能創造價值
Odaily:趣鏈在今年6月獲得了15 億元的巨額融資,我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趣鍊為什麼獲得這麼大一筆融資?
李偉:我認為主要有兩點。
一個是區塊鏈的想像空間。
區塊鍊是一個非常大的行業,它不是一個具體的應用點,而是一個基礎設施的升級,我很願意把區塊鏈比作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還是互聯網,但是它確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提升。
區塊鏈也是互聯網,但是基於區塊鏈新的組織模式,也許能對變革互聯網現有模式。比如現在共享經濟無法持久,培養起來的用戶不夠忠誠,獲客經常依靠推廣活動。在區塊鏈的組織模式下,用戶不僅是生態的參與者,也同時是受益者,這樣的模式是否會更加高效和持續?
我想說的不是顛覆,就像微信和短信一樣,微信也是基於而非顛覆短信。
另一個是公司自身的沉澱。
趣鏈起步非常早,在2016年成立。我們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有自己底層技術的公司。國內很多的項目都是基於國外的開源技術。區塊鏈行業處於早期階段,掌握底層技術才能長遠支撐企業發展。我相信核心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擁有技術只是一步,更重要的是落地。目前區塊鏈落地案例比較少,我們跟金融機構的落地案例已經非常多了。合作的機構有20-30個,完成交付的系統64 個,主要是在金融領域。上交所、工農建行都在與我們合作,12 家商業銀行中的一半、道富銀行等,都是我們的客戶。合作的系統涉及票據、債券等,都正在運行。比如我們跟浙商銀行合作的系統正有幾百億資金在跑。
有技術,同時又有落地案例。我相信我們在創造價值。
Odaily:趣鏈跟以太坊等成熟的公鏈團隊相比,技術實力如何?
李偉:趣鏈跟以太坊是兩個技術路線。趣鏈完全不涉及公鏈業務,只做聯盟鏈業務。我們是BFT 系列,跟以太坊是兩個技術方向。拿聯盟鏈跟公鏈比較性能,其實不公平,這是不同的使用範圍,兩個市場。
正文
正文
二、去中心化本質是分工,本來就是社會發展趨勢
Odaily:你剛剛將區塊鏈與移動互聯網相比。確實移動互聯網在技術上相對互聯網突破性不明顯,但能讓C 端感受到變化。比如餓了麼,即便是重運營、重地推型企業,消費者能明顯感覺到在手機上點餐的便利。區塊鏈的應用貌似集中在B 端;對生活的改變,除了炒幣之外,現在消費者似乎能感受到的不多?
李偉:現在區塊鏈的應用確實主要在B 端,但行業還處於早期。未來是可能探索出C 端能感知的應用的。比如一篇文章的價值該怎麼評價?現在,我會給你點贊,因為我們是朋友。如果都這樣的話,你的整個評價系統是不夠客觀的。
如果引入區塊鏈的激勵機制,也許我點贊需要投入token,這就大大提高了評價成本,然後我為什麼要評價你,是因為後面我可以獲得收益。這中間沒有類似微信的傳播方式,可能會是另一種組織模式,新模式下平台的利潤會變薄。
Odaily:這個例子中,微信的社交轉發,實際上消耗的是個人的名聲或品味等,這也是一種成本。如果單純用金錢作為激勵,效果會更好嗎?
李偉:沒錯,這是以後區塊鏈的目標,你怎麼來計算每個人的成本。我剛剛說的只是非常初步的想法,具體的機制需要好好設計。 Tokenize 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可以解決更精細的激勵計算問題。比如某個公號做活動,要求用戶發朋友圈,集齊100 個贊就能拿獎品等。這種操作很麻煩,用了區塊鏈就方便很多。社會化營銷、推薦拉新、分銷體係等,可能是區塊鏈一個應用方向。
Tokenize 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也不是所有東西都能被tokenized, 比如水是沒有辦法tokenized,因此數字化越強的東西就越合適,比如內容版權。
Odaily:可是目前問題是,可是版權等鏈上內容一旦離開了某個區塊鍊網絡,就無法追踪和預防侵權?
李偉:所以區塊鏈還需要共識,共識就是大家都要用,否則難以發揮作用。
Odaily:沒錯,區塊鏈可以解決信任,但解決不了利益問題。有一種觀點是只有當人們觀念上想去中心化才用區塊鏈,而非區塊鏈讓關係變得去中心化話。
李偉:我不這麼認為。首先,區塊鏈確實可以實現技術構架上的去中心化,這個是任何分佈式系統的特徵,而在社會組織模式上的變革其實是一個分工越來越細的多中心化過程。你看古裝劇就知道,古代就只有一個衙門,現在不同部門越來越多,這是社會發展的歷程——其實就是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整個社會本來就是在這麼發展,區塊鏈只是順勢出現,也是歷史的一部分。這是個複雜的社會,不是說是區塊鏈就是去中心化,不是區塊鏈就是中心化,如此一概而論。
三、公鍊和聯盟鏈只是不同打法,最後區別不大
Odaily:可以簡單梳理下趣鏈的業務條線嗎?
李偉:趣鍊主要有兩條業務線,一個是企業及市場,主要跟各大銀行合作,有點像Oracle 面向的企業級市場,我們做完整個系統之後交付給客戶。同時,我們也在運營一個BaaS 平台FILO飛洛,主要面向中小型企業,類似一個應用平台,支撐供應鏈金融、小遊戲的運營,有點像傳統公鏈,但是我們是基於聯盟鏈的,也沒有發幣。
Odaily:這個聯盟鏈中的節點是誰?
李偉:是業務相關方,部署在各自的雲上。節點沒有必要存所有的東西,一條鏈的節點應該就是利益相關方。因此,未來這個系統的結構可能是多鏈的,做遊戲跟做金融的不一定相關,也不需要存儲對方的數據。
Odaily:那你怎麼看待公鏈的模式,曾經有投資人認為公鏈才能建生態,聯盟鏈只能是系統提供商?
李偉:不是你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我們的SaaS 平台飛洛也是想做生態,但是不會一開始就喊出來。我們未來會成立一個合資公司,投資孵化醫療、存證、遊戲等領域。
我認為,從應用的角度,聯盟和公鏈到最後不會有太大的區別。因此我稱飛洛為可公開運營的聯盟鏈。現階段,兩者主要是打法不同,聯盟鏈的打法就是Top down,從B 端用戶切入;公鏈則是bottom up。後者的打法很危險,步子賣得太大,很容易最後就變成騙局了。我不反對Token 的模式,但是我非常反對ICO 和利用發幣圈錢,包括STO。 Token 激勵機制有價值,但是究竟要怎麼用和平衡需要不斷地探討。
區塊鏈無所謂正面還是負面,只是一種技術,看你怎麼用。如果做供應鏈金融,國家是肯定會允許,但是如果發幣圈錢,就另當別論。
Odaily:那你認為有什麼樣的數據,真的是需要所有人能拿到?
李偉:可能遊戲和公共治理是需要的。現在遊戲的模式是單方向發行裝備賺錢,不考慮研發成本後利潤較高但生命週期較短,超發讓玩家手中的道具瞬間不值錢。有沒有可能讓遊戲更持久,玩家也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利潤,而不僅僅是遊戲廠商賺走了。未來廠商是否能遊戲規則和道具發行放在鏈上,廠商不能超發,道具保值時間更長,持有道具的玩家可以通過交易賺錢。遊戲廠商就變成交易所了。
公共治理上區塊鏈能發揮的價值更大。浙江省政府就在推進一個叫“最多跑一次”的理念,現在要買一個房子,住建、民政、國土、稅務都要跑一遍,非常麻煩。政府推出了辦事大廳,讓這些部門在辦事大廳設窗口,居民只需要跑一個大廳,到不同窗口蓋章和提供材料即可。
這樣物理意義上在一起了,同一個大廳,很多窗口;可是系統還是割裂的,但是一旦系統在一起了,以誰為準呢?這些部門都是平行的,因此之前我們需要一個個部門蓋章。未來就是用我的私鑰授權,材料到每個部門節點跑一遍,不行打回來。究竟用了多少個工作日,卡在哪裡,政府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安全性其實比之前更高,畢竟章是可以造假的。
Odaily:以前拿著資料在蓋章,就像在做線下的拜占庭。
李偉:沒錯。此外我們剛成立全國第一個浙江省區塊鏈技術研究院,主要是為了做內容監管,跟網信辦有合作。
我是Odaily編輯盧曉明,探索真實區塊鏈,爆料、交流請加微信lohiuming,煩請備註姓名、單位、職務和事由。
我是Odaily編輯盧曉明,探索真實區塊鏈,爆料、交流請加微信lohiuming,煩請備註姓名、單位、職務和事由。
————————————
我是Odaily編輯盧曉明,探索真實區塊鏈,爆料、交流請加微信lohiuming,煩請備註姓名、單位、職務和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