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五大資產泡沫事件
1634年-1637年,荷蘭“鬱金香泡沫”(The Tulip Bubble)
17世紀30年代,荷蘭產生“鬱金香泡沫”。鬱金香由於其稀缺性一度被視為是財富和榮譽的象徵,由此引發大量市場投機行為,進而推高鬱金香的市場價格。從1636年11月到1637年2月期間,鬱金香的價格漲幅超過20倍。在價格高峰時,一株鬱金香價格可以與一棟豪宅的價格劃等號。但從1637年2月4日開始,市場突然崩潰,六個星期內,鬱金香價格平均下跌了90%。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資料來源:孫驍驥,《致窮:1720年南海金融泡沫》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20世紀20年代,美國大蕭條
當時美國經濟發展迅速,世界貿易份額和資本輸出位列世界前列。但繁榮背後,隱藏諸多潛在危機,比如社會貧富差距過大導致市場供需嚴重失衡。在虛假繁榮的驅使下,缺乏監管的銀行鼓勵人們超前消費,金融市場出現大量抵押房產去購買股票的投機行為,股票價格出現暴漲,以幾倍於實際價格的價格買入拋出,股票證券市場出現過熱現象,銀行內部不良資產不斷堆積。 1929年10月24日,維持了18個月牛市的華爾街股票市場出現大崩盤,股票暴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資產泡沫存在的共性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數字加密貨幣是不是泡沫?
從價格和波動性來看,比特幣具備了產生泡沫的非理性預期。事實上,比特幣歷史上出現過兩次較大的崩盤,分別是: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資料來源:Coinmarketcap
有趣的是,
有趣的是,比特幣正在延續歷史上幾次重大資產投機泡沫的價格曲線。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謝平、鄒傳偉、劉海二,《互聯網金融手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2.哈佛梅森學者鄒傳偉:數字加密貨幣和區塊鏈金融的9個經濟學問題
3.谷內滿,《日本經濟演進與超越》,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4.Rogoff, Kenneth, 2017, “Crypto-Fool’s Gold?”, Project Syndicate, Oct. 9, 2017.
5.Schiller, Robert, 2017, “What is Bitcoin Really Worth? Don’t Even Ask”, New York Times, Dec. 15,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