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救市的良方還是收割的利刃?
十叶希
2018-11-08 09:53
本文约3934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6分钟
STO無論從合規性、底層技術、二級市場交易平台等方面來講,均處於非常早期階段,而且流動性不高。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美國零售巨頭的大膽嘗試

在談STO的誕生之前,我們不得不提一家公司,Overstock。 Overstock 公司是美國十大網絡電商平台之一,在此之前就已經積極關注區塊鏈行業。 2014年Overstock 就開始接受比特幣購買商品,成為美國首家接受比特幣購物的大型電商。

Overstock CEO 帕特里克·伯恩是一位思想開放、崇尚自由的人,他說公司希望利用與比特幣一樣的技術來發行一種“數字證券”。他還聘請了開發人員和律師來做這件事。

Byrne 希望能夠提供一種不由中央證券交易所控制的證券,而是由遍布的互聯網來操作,不受任何中央權威控制。

因此,在2015 年,Overstock 推出了去中心化股票市場Medici,並獲得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批准,在區塊鏈中發行數字股票,這就是STO的最早雛形。

tZERO由Overstock在2017年初成立的子公司,是一種資本市場的分佈式記賬平台,所做的事情是將區塊鏈技術與現有的市場交易流程集成在一起,比如股票、債券、數字貨幣,都通過區塊鏈的方式記賬,以減少結算時間和成本,提高透明度,效率和可審計性。

通俗一點說,也許有一天,你就可以直接用比特幣購買美國的股票了。

之後,作為Overstock 的區塊鍊子公司,tZERO在今年4月推出了發行STO的項目。

tZERO總裁Joe Cammarata 表示,該平台在今年5月正式上線,之後一直在等待SEC的審核。

10月中旬,tZERO 終於通過了SEC 的審核。

彼時,tZERO在給投資人的郵件中表示,他們的STO發行滿足美國SEC證券法的要求,將於2019年1月10日在二級市場進行流通。並且還解釋了投資者如何使用tZERO STO。

甚至有來自美國的報導稱,Overstock的CEO帕特里克·伯恩在一次出資者電話會議上透露,tZERO現已賣出了一份權證,這是一種證券持有者有權以約好的價格購買股票——以26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一家公司的基金。

這是首個被美國SEC 監管的STO 項目。可能你看到這裡一頭霧水,STO是什麼,究竟有什麼意義?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尚處早期階段,流動性不高

tZERO(代幣交易服務平台)目前是第一家發行的STO項目。另外還有Polymath(代幣發行平台)、Harbor(代幣發行平台)、OpenFinance Network(代幣交易平台)等。

有消息透露,OKEx也打算成立STO交易所,目前已與馬耳他證券交易所成立合資公司, 並將按其監管框架建立STO交易所。

為了更好地解釋為什麼這麼多機構和資本投資STO項目,我們先轉過來看IC0市場。

10月中旬已屬深秋,在天氣轉涼的時間段,幣市同氣溫一樣,也在日趨轉冷。和2017年時候的火熱景像大相徑庭,當時比特幣的價格從950美元飆升至17000美元,萊特幣從4美元攀升到330美元。少部分人實現了所謂的“一夜暴富”的願望,同時吸引了大批人的關注,從而使幣圈以及還處於嬰儿期的技術——區塊鏈過早地走進公眾視野,項目投資方也因此關注其區塊鏈領域的投資。大批的項目開始進行IC0,以期用最快的方式活動融資。

由於IC0的野蠻生長,項目魚龍混雜,存在大量“玩票”“割韭菜”的空氣項目。渾水摸魚的背後,使得投資人和希望通過購買token投資的散戶們資金受損,由於監管的缺乏,亂像不止。

也正因如此,各國政府開始逐步加強IC0的監管。國內監管部門也從去年9月4日開始,要求停止IC0的發行。

在彼岸的美國,SEC由於負責的是國家的證券監督和管理工作,而不是通證經濟方面,因此對於證券類型的通證進行了監管,即ST(Security Token )。而實用型代幣,如IC0 募資的token ,則不在監管之列。

這樣,一方面IC0 不需要走更多的流程,可以迅速進行融資;另一方面,由於缺乏政府背書,IC0 本身的合規性受到質疑。

因此,在IC0受到質疑,面臨監管缺失的情況下,STO的突圍也就合乎情理。

那麼,知道了STO的起源,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最近頗受關注的焦點究竟是什麼。這對於這個概念,我們與DRC基金會主席林揚進行了溝通。林揚有20年金融領域的經驗,有近10年的風險管控經驗。曾經是IBM公司風險管理解決方案負責人,永安金融服務轉型與創新合夥人。

在林揚看來,STO有它獨特的優勢,首先是合規符合國家監管,發行方受到行業的法律合規性、項目代碼審計、項目團隊背景、實物資產/公司利潤表等多方面的監管。第二是公眾募資方面能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審批、監管流程更加智能化,同時是7*24小時的交易模式。第三方面是加速資產的全球流動,STO能夠使全球性的資產通證化,通證化的資產也都可以全球性交易,從而優質資產可以走向全球。

“STO 其實應該是TSO,先通證再證券化。把無法證券化的資產通證化,通證化的資產再按證券監管體系去發行,其意義在於將不可分割,不可流動的資產變成可分割、可流動,才有實踐意義。”林揚強調。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香港在嘗試,大陸沒表態

11月初,香港證監會突然公佈一個虛擬資產新規,其中說道STO 允許被投資。對於機構投資人,證監會提出只要有牌照就可以進行投資,讓願意投資STO的正規軍可以光明正大入場。

香港區塊鏈協會主席梁捷揚在採訪中表示,新規指明了機構投資人可以投資STO,但需要有1號或9號牌照。如此一來,願意投資STO的正規軍可以光明正大循規入場。新規同時也為STO的發行指明了方向,即在傳統證券法的範圍內找到發行的合規性。

這是中國香港對於那麼STO的最新政策,那麼其他國家及中國大陸地區對於STO都是什麼政策呢?

目前國外主要是以美國政策導向,根據美國證券法的規定,STO發行有兩種選擇:一是通過SEC 註冊;二是符合相關一條或者多條條例。大部分STO現在和早期股權融資一樣,使用的是第二種選擇。如Reg D豁免註冊,Reg D沒有融資上限,只針對合格投資者,不需要SEC批准。但是有一年的鎖定期而且一般只能在現有投資人之間交易。若需要針對全球用戶,有更加具體的條例可供參考。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全球流通成本昂貴”

對於STO 的前景,林揚表示,STO 的獲審,有其積極意義。

“如果STO 能夠逐漸得到各國監管部門的認可,那可能最直接的作用,是極大促進公鏈的應用場景加速落地。”林揚說。

STO 在美國獲審後,一下在全球引起矚目,不少正在做融資的區塊鏈項目、甚至一些需要融資的實體項目都躍躍欲試。

對於這個現象,林揚認為,依據各國監管框架下證券化的資產再通證化是沒有意義的,有些畫蛇添足。但如果能夠將不能證券化或流動性比較差的資產先通證化後,再證券化,才是通證經濟應有的模式。

“比如將原有的牛、羊等呆滯資本通證化,從而使所有者可以用數字化的資產來投保,進而擁有證券屬性,能夠得到全球的認可和流通,STO需要各國監管部門的配合,形成標準規範,才能推而廣之。”林揚說。

眼下,一些區塊鏈企業也在試圖尋求STO 在全球流通,但林揚認為門檻較高。

“納入證券法的STO 要實現全球性的流通,則必然要求證券通證發行方滿足不同國家差異相當大的監管要求,合規成本極其昂貴。”林揚說。

李笑來對STO 也不看好,其在一次公開活動中表示,他個人並不認為STO接下來會對普及區塊鏈有什麼太大的作用。

“理論上來講,STO 也不是什麼新概念,過往的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很多的人都在做這樣的事情,只不過最近又被當作一個新名詞拿出來而已。我不相信那些非區塊鏈行業的資產標的加上區塊鏈概念就會火起來,這是不太符合常識的,只是一些人的一廂情願而已。當然我並不是否定STO 的這個作用,但是我不認為它是一個什麼值得關注的趨勢。”李笑來說。

對於STO 究竟能夠走多遠,市場的接受度是多少,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夥人李竹認為,這可能需要先制定相關的標準。

他表示,目前業界已經開始嘗試對STO 制定一些標準,“比如Polymath 的ST-20標準,以太坊社區的ERC-1400 標準等。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更完善的標准出現。”

此外,李竹還認為,要實現STO的真正普及,需要能夠落地的、擁抱監管的、同時還能提供隱私保護的公鏈。


十叶希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