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稿Algorand新聞稿
官方新聞稿稱,資金來源於多家國際投資集團,涵蓋風投資本、加密貨幣和金融服務行業。另外,前波士頓雲服務公司Fuze 的聯合創始人Steve Kokinos 與軟件供應商LogMeIn 前首席營銷官w. Sean Ford,將加入Algorand,分別擔任首席執行官和首席運營官。新資金的注入和新高管的加入,將有助於區塊鏈協議的啟動。
公開資料顯示,Algorand 由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Silvio Micali 在2016 年提出,旨在通過提供一個去中心化、可延展性和安全性的平台解決區塊鏈項目中“不可能的三角”問題。 2018 年2 月,Algorand 曾獲400 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投資方為矽谷風投Pillar 和聯合廣場風投(USV)。
事實上,Algorand 之所以受到如此多關注,一部分來源於其創始人Silvio Micali ,相比起MIT 教授,Micali 更有名的身份是密碼學家與圖靈獎得主,他曾在1986 年聯合創作了第一篇零知識證明理論的論文。 Silvio Micali 將其項目名為Algorand,由algorithm(算法)+random(隨機)組成,也就意味著alogrand 的最大特點在於用算法隨機產生出塊節點與驗證節點。
Silvio Micali 認為當前的區塊鏈協議存在高耗能、不夠民主、容易分叉、可拓展性差等問題,針對以上痛點,Algorand 提出了新的共識算法即純粹權益證明(PPOS·Pure Proof of Stake ) 。與POW、POS、DPOS 共識算法不同的是,PPOS 強調真正意義上的去中心化(不區分普通用戶和“礦工” 不存在用戶分級)、可擴展性大(隨機算法計算量很小、幾乎無延時)、安全性強(可抵擋協議層的攻擊與網絡通信層面的攻擊)
在Algorand 中,共識機制分為兩個步驟:1)隨機選舉區塊生成者生成區塊2)隨機選出1000 人驗證區塊,形成共識。
從技術上來說,密碼抽籤技術(cryptographic sortition)決定了“驗證者” 在秘密情況下獲知自己被選中,但他們只有公佈憑證才能證明自己的“驗證者” 資格,且因事先很難判斷誰將被選為“驗證者”。因此,“驗證者” 的選擇過程很難被操縱或預測。
另外,在兩個步驟的投票機制中,拜占庭協議執行起來非常快,因拜占庭協議每次循環有3 個子步驟,每次循環的每一個子步驟均可由全新的、獨立隨機選擇的參與者來執行,從而能夠阻止惡意用戶的串謀。
2017 年,MIT 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實驗室對Algorand 進行了模擬測試,評估其在1000 個EC2 虛擬機上的性能,模擬最多50 萬用戶。實驗結果表明,Algorand 能夠在一分鐘內確認交易,達到125 倍比特幣的吞吐量,並且幾乎不會對更多的用戶進行擴展。
Algorand 當前並未引入激勵機制,也沒有發行類似比特幣的數字加密貨幣。這導致了Algorand 存在了一些爭議,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曾針對Algorand 評價稱:“我擔心的一件事是,如果你根本沒有任何激勵,那就意味著你沒有動機,你會變懶,並可能會脫離網絡。”
不過,在今年9月反直覺的Algorand:突破“不可能三角”,理想國還是烏托邦?反直覺的Algorand:突破“不可能三角”,理想國還是烏托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