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變革產業:應用場景是技術落地的關鍵| POD大會
昕楠
2018-09-10 06:52
本文约3205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3分钟
區塊鏈技術變革實體產業過程中,教育用戶也至關重要。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風靡,有人認為,區塊鏈技術將是一種改變世界運轉的技術,為中心化的世界帶來全新的變革。區塊鏈技術可能會是新一輪技術變革和產業變革的主要角色。

但事實上,當前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應用遠遠沒有想像中普及。當前,不少項目都想跟上區塊鏈的熱風,以區塊鏈技術變革傳統產業,但區塊鏈技術並不是萬金油,並非所有的傳統產業都與區塊鏈天然契合。

我們一直在思考,區塊鏈技術究竟會是哪些產業的根需?向來缺少用戶的區塊鏈技術是否會因用戶問題在落地上遇到瓶頸?在區塊鏈變革傳統產業的過程中,最大的落地難點又是什麼?

2018 年9 月5 日,POD 區塊鏈大會上,Odaily與Cardstack 創始人Chris Tse、Yale Blockchain Economist Kai Chen、摩根鏈聯合創始人賀玉佩、TeleMe 創始人古玥、氪空間創投服務負責人Bonnie Zheng 一同就以上問題進行了討論。

我們認為,當前區塊鏈的普及程度並不夠,二級標題二級標題

以下為討論內容整理,enjoy:


氪空間創投服務負責人Bonnie Zheng:

從服務方角度上,哪些區塊鏈產業更容易應用和落地?

TeleMe 創始人——古玥: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也許不存在哪一個行業更容易落地。很多實施落地的項目,它們本身在傳統行業裡,也是做了很多調研,把它們自己的用戶和流量帶到了這個新生行業裡面來。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輔助,我們以前做廣告、做流量出身的,我們現在還在做第三方服務,我們覺得在這個行業裡面,傳播比傳統行業更快,它比普通的互聯網、互聯網+要更快,這是一個特點。

此外比如現在做溯源的項目很多,但每一家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包括不同的產業。現在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讓更多解決行業痛點的項目有所發展。

摩根鏈聯合創始人——賀玉佩:

溯源是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就已經開始使用和落地了。但當時的溯源過程和檢測結果,民眾沒有多大參與度,因為是to B之間的溯源。在溯源的過程中,使用的是條形碼,需要用專門的設備才能檢驗出結果,並沒有開放給大眾消費者。

區塊鍊是解決它最好的方法,因為所有的數據都是給大家共享的,它不是大數據的存儲方式。包括農場主或者中間各環節,數據無法篡改,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查閱所有溯源數據。現在大家在購買產品的過程中,就能夠逐步享受到區塊鏈帶來的升級。

Yale  Blockchain Economist——Kai Chen:

我更多是看場景。首先談到區塊鏈,要想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需要區塊鏈?

第一、面臨信任問題的場景。假如我想找某人合作,但我不認識他。他同樣覺得跟我合作有利益關係,但他也不信任我。這種情況下,合作就不會產生。其實這從經濟學角度來說,本身可以誕生經濟價值,但是沒有誕生。這就是區塊鏈可以解決的問題。它並不是做一個新的系統出來,去解決。而是在已有的系統或者已有的解決方案上,加上區塊鏈某個模塊來解決就可以了。

第二、需要多方協助的情況。比如合同,一份合同在寫的過程中,需要乙方給到甲方,給到律師,從A到B,有一套流程下來。區塊鏈化的意義,可以不依賴於中心化的機構就可以降低協作成本,產生更多的利益,有更多的可能性出現。

第三、有沒有什麼地方可以自動化,但有一定的造假風險。數據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一直提到數據可以上鍊,因為不可篡改,所以數據是可靠的。問題在於,上鍊的數據本身是真的還是假的。包括一物一碼,如果這個碼是假的怎麼辦?所以這種場景下,需要區塊鏈技術跟AI或者其他模型結合,才能真正創造出它的價值。所以很多時候,區塊鏈不能單獨存在。在已有的場景中加區塊鏈技術,可以被賦予其他的可能性。

Cardstack 創始人——Chris Tse:

通過區塊鏈,你可以確認開發者是誰,以及他們是否值得信任,編碼是否可以信任。同時,你還可以通過這些機制,來構造一些激勵。可以使用互聯網或者自動化的產品,讓很多產品的支付機制得到更好的應用,比如:雲的應用。區塊鏈通過與AI、機器學習相結合,能夠把正確的數據送達給正確的人。所以這就是我們可以使用的方式之一,把軟件業務變得更加全球化,更加合作化,能夠實現開源。也可以有更加開放的合作方式,這就是區塊鏈的能量。

氪空間創投服務負責人Bonnie Zheng:

在各自的行業和應用當中,遇到哪些落地難題,是怎麼去選擇早期的切入點的?

摩根鏈聯合創始人——賀玉佩:

其實區塊鏈比較大的難題就是共識,讓大家去相信,並且在這個生態體系中去流轉,這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逐步給大家帶來更貼近自己生活當中的使用場景,可能會在普及程度上會更快一些。當然我們在做溯源的時候,無論是商家還是消費者,實際都是有區塊鏈溯源意向,並且是願意去落地的。但是對於區塊鏈的普及程度,還是要繼續通過時間的積累和應用場景的落地,在使用過程中才能越來越廣泛。

TeleMe 創始人——古玥:

我發現整個行業本身有運營經驗的人就比較少,很多行業都要去關心怎麼獲取用戶,怎麼轉化這些用戶。包括像剛剛說的共識,共識也是用戶轉化的一個過程。只有當我願意去了解這個產品的時候,才會引發我的共識。以及怎麼讓用戶活躍,我吃了沒有農殘的水果,我願不願意去分享。再之後,用戶願不願意持續作為我的用戶,認可我的產品。

Yale  Blockchain Economist——Kai Chen:

拋開區塊鏈,如果你從事技術行業,其實切入點很重要。問題在於一個新興行業裡面,很多時候大家不太知道,它的具體價值在哪。你要做到的是快速去驗證。所以找切入點的時候,最好找一個s可驗證的切入點,確保它是不是可以提高效率或者有什麼效果,再去拓展。

當你考慮你做這個東西的時候,你要想到你是To B還是To C。看你手上有沒有現有的資源去做這個嘗試。無論是B還是C,你要把區塊鏈的概念抹掉。你用技術就像用AI 一樣,我能帶來具體什麼效果。而不是說你買我這個系統,因為我是區塊鏈的,你應該從本質上拋開區塊鏈,甚至不提區塊鏈,你就可以說服那個人來購買你的產品。那你才是找到了一個好的切入點。

氪空間創投服務負責人Bonnie Zheng:

現在用戶的教育成本是高還是低?你們所期許未來區塊鏈在行業的落地是?

摩根鏈聯合創始人——賀玉佩:    

現在的用戶接受程度上會越來越高,需要有一定的用戶基礎,還有一定的宣傳路徑。首先一定要保證這個溯源應用是能夠解決大家的問題,在這基礎之上,做一些普及,肯定是有市場教育的。

對於未來產業鏈的發展,用區塊鏈的技術,是能夠讓產業化更健康,能夠讓用戶和每一個人吃的餐桌食物更安全,能夠放心買到更健康、更安全、更品質的食材,這是摩根鏈的願景,也是區塊鏈能夠落地到農產業方向的落腳點。

TeleMe 創始人——古玥:

我的看法是,現在大環境,包括全球,願意接觸區塊鏈、了解區塊鏈的用戶越來越多。可能因為這幾年不同的項目方如雨後春筍一樣,包括媒體也是一樣。所以有更多的媒介,讓想接觸新產品的人、新知識的人去了解。我們做TeleMe,也是為了能夠有一個平台,讓大家看到排名前十的項目,他們的社群是不是真的好。比如,我可以看到他們的社群是不是在討論技術,還是其他和項目相關的內容。現在有更多的媒介可以讓大家了解區塊鏈,所以大方向我還是看好的。

Yale  Blockchain Economist——Kai Chen:

我覺得教育是這個行業最大的問題,比技術和擴容、TPS都重要。用戶對這個技術的認知,遠遠不夠,真正用戶進來應該是去使用這個技術,而並非炒作這個資產。所以教育並非是某一個公司做的,而是整體區塊鏈行業要做的事情。當一個用戶切身感受到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來帶來的好處,在接受其他區塊鏈應用的時候會更開放。

昕楠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