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月5 日,由Odaily主辦、36Kr 集團戰略協辦的POD 大會在北京舉行。在會上,Netta 首席科學家,同時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歐洲科學院等五院院士Moshe Vardi,作為首位演講嘉賓做了題為《 It is time to rethink the Internet 》的分享。
以下是演講全文,enjoy:
以下是演講全文,enjoy:
以下是演講全文,enjoy:
互聯網實際上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尤其是在20 世紀,一些人將它的發明和書籍進行對比。接下來的時間,我將給大家進行講解。
互聯網到底是什麼?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我跟我同事進行交流的時候,他覺得互聯網是人們進行交流的基礎設施,它給了我們和世界各地互通互聯的一個計算機。
計算機的產生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首先我們要進入到1961 年分組交換的理論,它有點像我們之前的電話,用來進行信息的交換。然後它又發展成為了阿帕網,它一共只有兩個節點,一個是在洛杉磯,一個是在舊金山。在1973 年的時候,有傳輸控制協議和網絡通訊協議。再到後來過了很多年之後,它才實現了標準化。 20 世紀90 年代,計算機這門技術的控制權開始從美國國防部的高級計劃局轉移到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所以有很多的企業、行業,也在這時候加入到了互聯網的浪潮當中,並且實現了私有化。
今天
今天
今天互聯網創造財富的能力是其他行業難以比擬的。
大家可以看上面那張圖。雖然這些數據不是最新的,因為我是在上一周的時候準備的PPT。大家可以看到,現在蘋果、亞馬遜的市值都超過了萬億美元,排在第三的Alphabet 也達到了8590 萬美元,所以說互聯網這個行業真的創造了很多財富。
當然,其中也存在很多問題,現在這裡給大家列出了我收集的兩本雜誌,它們在今年所發表的文章。
《紐約》雜誌今年4 月份的時候發布文章說,互聯網的創造者們——也就是創造了這個數字世界的“建築師”,他們也對自己所創造的這個產物感到非常震驚,對於現在互聯網出現的問題感到非常遺憾。
7 月份的時候,《名利場》的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說萬維網的一個創造者Tim-Berners Lee 表示,“對於互聯網出現的問題,我感覺我被摧毀了”。另一篇文章亦是《名利場》發布的,觀點相似。
這些跡象表明,在我們數字世界的中央,也就是那些創造了這個互聯網的人,他們有非常多的擔憂。那麼這些擔憂是什麼?互聯網存在哪些問題呢?
第一個,互聯網過於中心化。實際上一開始時,互聯網是一個分佈的系統。美國的國防部最初想要建立的是一個有自由度並且是分佈式的網絡。但互聯網的架構作為最關鍵的要素,它卻是集中化的。比如,中央IP 地址的數據庫是由美國的Network Solutions 進行維護的,我們從互聯網公司獲得信息的方式,也是經過兩個公司來完成的,一個是谷歌,另外一個是Facebook。
如果我們看我們獲得的信息,以及這些信息的來源,它們絕大部分是來自谷歌的檢索,或者是一些發佈在Facebook 上的內容。這樣的一種中心化會帶來什麼樣的問題?萬維網的概念是為我們提供信息,從世界各地都能訪問任何信息,但是現在卻由兩個公司決定。谷歌作為一個搜索引擎,它決定了我們能夠檢索到的信息,有時候他們會向我們隱瞞不希望我們看到的一些信息。
舉例來說,谷歌在搜索結果第一頁展示的信息,可能就是想給人們看到的,不想給人們看的放到後面,因為很少有人會去點擊第二頁。 Facebook 也會自己去篩選給用戶展示的信息,即使我們根本不知道它是怎麼選的。總的來說,基本上谷歌以及Facebook 決定了我們在網上看到哪些內容。
第二個互聯網存在的問題是它的商業模型。我們怎麼在互聯網上賺錢?一開始的時候,人們認為信息是一種產品,我們會有一個信息的交易市場。但從互聯網的起源看並不是這樣的。在60 年代的時候,西方世界有很多的社會動盪,我們稱之為大家有一種反政府的情緒。他們抵製過往商業的模型,於是想出了一種方式,就是說希望互聯網上的信息是自由的。
於是我們推進了這樣一種理念。我們在互聯網上能夠去發布的,或者說獲得的信息是自由的,它對於我們的消費者是非常好的。但對於主流媒體來說顯然過於奢侈,電視、報紙它們都要靠廣告生存。
每個人都想拿到冰淇淋,而這個冰淇淋是免費的話就會造成問題。所以如果互聯網是免費的話誰負責去餵飽谷歌和Facebook 的員工呢?他們又是怎麼賺到這麼多錢的呢?所以就像我們現在所見的,谷歌就用廣告拯救了這樣一種免費的商業模式,去把搜索引擎貨幣化。
人們會說,是廣告商在給他們付錢。但實際上我認為是由消費者在支付費用,以一種無形的方式。你想想你從星巴克買咖啡的時候,你實際上在給他們在Facebook 上打的廣告付費,這是一種無形的看不見的方式。
這裡我還想說一點,市場機制比較好的一點是我們在此中找到了相對合理的價值。比如我們怎麼確定麥克風的價值?如果拿去賣的話,我們說它的價格是5000 美元,是不會有人買的。所以市場會給出一種價值的平衡,這種平衡會決定麥克風的價值,就是說讓大家分散的決定,它的製造的成本是多少?以及消費者願意支付的費用是多少?這是個一對一的經濟模式,就是商品的價格是由買者和賣者的博弈決定的。
現在我們並不知道信息的價值是什麼?因為沒有人要求你對信息去支付費用。我們認為信息是免費的,但是並不是說,我們在為信息付費,我們看了他們的廣告從而去購買相應的東西,但並沒有一個公開市場來對我們的購買行為“論斤計價”。
廣告模式還存在幾個問題,比如釣魚點擊,通過點擊鼠標會被監控內容。廣告公司為了去更好的打廣告,它會對用戶進行監控、收集用戶的數據。並且針對個人數據進行個性化推薦,不同的用戶會看到不同的內容。所以說,這個信息的價值在哪裡?到底是我們撿到了便宜還是他們獲利更多?現在數據或者信息就像是一種新型的石油,但是數據的所有者卻無法去控制它們。
在今年3 月份的時候,美國有一個叫做劍橋分析的公司,它為了在大選時達成政治目的,收集了將近1 億的Facebook 用戶數據。 8 月份的時候,谷歌跟萬事達卡簽署了一個零售銷售的秘密協議。所以如果你不去支付產品費用,你自己就成了鈔票本身。
現在這種數據很大程度上都侵犯了用戶隱私,那麼我們要怎樣去解決這些問題呢?我們要逐漸的擺脫這種集中化,來實現一種分佈式的信任。到目前為止,人們依靠可信賴的第三方,來促進我們在生活當中所開展的交易,包括銀行、產權公司等等。但是我們對於這種集中化機構的信任正在下降。
在這裡一種解決的方式就是區塊鏈,區塊鍊是一個全局可信的分佈式賬本協議,它並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仍然會有一些黑客會去攻擊它,但是它的彈性和恢復力是非常強的。所以我們相信基於區塊鏈的互聯網是很有潛力的。
另一個解決的方案是小額支付或者叫微支付。微支付是非常小金額的金融貿易。它是從60 年代開始的泰德尼爾森開始的,他說的一些話,就是關於微支付和內容的解放。 90 年代和2010 年微支付方面都有一些更新。
在微支付方面也有一個挑戰。比如說Facebook 的一條信息賣1 分錢的話是不貴,但它交易的成本也很高,有點得不償失。所以一次網絡搜索應該支付的費用是多少呢?這方面有非常多的問題需要討論。
我們的互聯網是鏈接著過去和未來的。有問題,也有一些解決的方案,比如說分佈式的信任,還有微支付。剛剛我們也說到了還有一些挑戰,比如說關於廣泛部署解決方案等,今天下午Netta 會給出對策,或者大家可以關注Netta 的網址netta.io。好了我今天的演講就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