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鏈群集、dApp 湧現、專業機構入場是賽迪研究院的蒲松濤博士在Odaily區塊鏈POD 大會上總結出的今年區塊鏈行業的發展特點。
對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而言,公鏈的底層基礎尤為重要,新的公鏈平台的不斷上線,意味著行業的技術創新正在加速。
蒲松濤提出了兩個有關公有鏈發展的關鍵詞——創新、共生。
在創新方面,他認為公有鏈的創新不僅是技術的,還包括應用層面、模式層面的。公有鏈的技術創新路徑是集聚+創新+傳導,集聚指全球的開發資源和智力資源共同參與開發;創新是持續不斷地進行創新;傳導則是指創新的成果通過開源的模式向社會公開出去,讓更多的人能夠基於之前的一些成果做更進一步的創新。
而共生方面,蒲松濤認為儘管區塊鏈技術帶有顛覆性的色彩,但也必須考慮到與現有的社會環境共生共存的問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今天來參加這個活動,跟大家做一個分享,我是來自賽迪智庫軟件研究所的蒲松濤。
首先大家肯定會想問賽迪是什麼呢?我們賽迪的全稱叫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它是我國工信部直屬的科研類事業單位,是2000 年四個當時信產部的局級單位合併而成的。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們賽迪也是形成了很多的業務領域,包括了研究諮詢,技術評測,以及我們的媒體會展等等。同時也有了很多賽迪的品牌,包括賽迪網、賽迪評測、賽迪顧問、賽迪區塊鍊等等。
賽迪的研究諮詢板塊主要由兩部分組成:
1、賽迪顧問,主要面向市場。
2、賽迪智庫,主要是面向政府。
我們賽迪2016 年開始就關注區塊鏈,並進行一些研究,2016 年國家在製定相關的十三五發展規劃,也很有幸參與兩個規劃的編制,包括軟件業和信息產業的。在這兩個規劃編制中,我們也是著重提出要推動區塊鏈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同時在2016 年,我們也是支撐工信部信軟司組織開展的一些研討會,2016 年11 月份,我們也組織了行業內典型案例的徵集活動。
2017 年,我們也是受工信部、網信辦等部委的委託,開展了區塊鏈的一些相關研究課題,對於院裡面而言,2017 年也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2017 年在青島嶗山區政府的支持下,我們在青島成立了賽迪青島區塊鏈研究院,注重開展區塊鏈的研究以及相關的業務。
同時,以青島區塊鏈研究院為主體,我們發起成立了中國區塊鏈生態聯盟。
在2018 年經過我們長期對區塊鏈的一些研究以及整合了一些院內的資源,我們啟動了全球公有鏈技術評估工作,並在近期啟動了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行動計劃。
區塊鏈2018 年有哪些非常突出的行業趨勢和特點,值得我們去關注呢?這裡面我主要提三個方面的趨勢:
1、今年以來有大量的公鏈會上線。今年我們會看到從4月份一直到年底,會有很多新的公鏈平台陸續上線。這些新的公鏈平台上線意味著整個行業的技術創新正在加速,它會有很多新的技術創新點出來,值得我們去關注和研究。
2、dapp 的發展非常快速,去年11 月底以太坊上有一個加密貓引爆了很多行業,今年很多基於公鏈的dapp 都在湧現,實際上dapp 的發展,告訴我們,大家更關注在以公鏈為基礎平台上的進一步應用的開發。這一現象告訴了我們,未來有可能會存在一種商業形態,就是公鏈+dapp。
3、也是今年非常顯著的現象,就是很多的專業性的機構都在跑步進場。這種專業性的機構從研究層面、從應用層面,包括第三方服務層面,都會有。這個實際上是給我們的啟示,我們必須得時刻關注到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變化的態勢。
在這些基礎上,我們結合自身的優勢,以及我們對整個行業的認識,我們做了一個工作,就是全球公有鏈技術評估的工作,我們也是按月發布全球公有鏈技術評估指數,為什麼研究公有鏈呢?我們認為公有鍊是當前區塊鏈技術創新最主要的領域。而且公有鏈它最容易去實現區塊鏈的一些價值,它也是區塊鏈技術應用的一個最終方向。同時,我們認為未來一個商業的形態,它有可能,至少有一部分,會是公有鏈+dapp 的商業形態。這種商業形態也就表明,公有鏈將會成為未來價值互聯網的基礎設施,這是我們為什麼關注公有鏈的原因。
我們賽迪有一個口號:思想,還是思想,才使我們與眾不同。我們公有鏈技術評估也有一個口號:技術,還是技術,才使我們與眾不同。據我所知,我們這個指數是當前全球唯一一個聚焦技術的公有鏈評估指數。
我們對於全球公有鏈有5 個基本的標準。
我們的評估模型是怎麼去建的?我們怎麼樣考慮評估這件事呢?簡單說一下,我們建立評估模型三個最基本的原則,包括普適性的原則、可操作性的原則和相關性的原則。也就是說這個標准我們這裡只考慮技術相關的指標,以及這些評估指標數據是可以採集的,是可操作的。
我們的模型裡面主要考慮三個方面:
1、基本技術。
2、應用性。
3、創新力。
模型不在這裡再進行詳細的介紹了。
我這裡主要想講一下,透過這個模型反映了模型不可能是完美的,它肯定是跟我們的傾向是有關的,透過這個模型,我們對於整個公有鏈發展有什麼樣的態度?實際上這個是我重點要去強調的:
從基礎技術來講,未來的公有鏈應該是什麼樣的?我們認為如果公有鏈要支撐未來的商業,是作為商業的基礎設施的話,我們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更關注它的性能和可擴展性,換句話說,在保證一定的去中心化,以及安全性的同時,我們要求公有鏈要有更高的吞吐量,更完善的功能。
在我們當前評估裡面,只有不到50% 的公有鍊是可以支撐開發其他應用,只有兩成的公有鏈支撐圖靈完備的智能合約。
這裡有一些數據,18% 的公有鍊是支持隱私保護的。此外,107 表示平均的這些公有鏈的出塊時間是107 秒,最快的EOS 可以達到0.5秒。 3.7 表示公有鏈的平均實際吞吐量,這裡面有個非常驚人的數字,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公有鏈的實際TPS 不超過1,表明其是非常不活躍的。 0.8 是指公有鏈上交易的平均交易成本是0.8 元人民幣。
另外一個,我們也要強調公有鏈的落地,因此註重它的應用,我們認為未來公有鍊是怎麼樣的?它對公眾是友好的,民眾可以用、可以參與的。以前的受眾是小眾群體,未來是大眾群體。
從應用來講,這裡也有一些我們的統計數據供大家做一些基本的參考。經過我們統計,現在平均每個鏈大概有8.5 個錢包,我們對於錢包的使用,也是做了一套標準體系,根據我們標準評估,10 分的滿分,平均錢包的應用性大概有7分,說明錢包這個領域大家還是做的不錯的。我們看看節點部署,讓公眾參與區塊鏈治理、參與區塊鏈組織的話,實際上公眾需要得到一些節點部署的教程,現在僅有34% 的公有鏈提供了區塊鏈的節點部署教程。在開發工具這一方面會更差一些,有42% 的公有鍊是提供了開發工具的相關教程,有57% 的公有鍊是提供了相關的一些開發工具的軟件和開發接口。
我們也是非常關注dapp 的發展,從我們的統計裡邊來看,現在已經有7、8 條鏈都是有一定數量的dapp。
下面我想講講創新力,未來的公鍊是怎麼來的?公鏈的創新是什麼路徑呢?我們認為公鏈需要一個持續的創新,換句話說,要集聚全球的智力開發資源來進行持續的創新,實際上這裡邊我們可以看到公鍊和開源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我們認為,實際上開源是公有鏈技術創新的一個內在的基因,所以不開源無公鏈。
為什麼是這樣呢?實際上公鏈我們知道它的信用體係是建立在代碼層面上的,如果代碼大家都看不到,也就無從談及到信任。當然也很有意思,我也有認識很多的朋友,以前都是做開源的,開源界的大咖,這兩年紛紛進入到了區塊鏈領域。
左右兩張圖,展示的是我們現在評估對象的所有的開源代碼地址,這也是我們評估的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
我們認為,公有鏈它的技術創新實際上是有一個路徑所在的,這個路徑叫什麼?我們可以認為是集聚+創新+傳導,集聚是集聚全球的開發資源和智力資源共同參與開發,創新就是持續不斷的進行創新,最後一個就是傳導,創新的成果要向社會公開出去,通過開源的模式向社會公開出去,讓更多的人能夠基於之前的一些成果做更進一步的創新。
我們今天這個大會主題叫NEXT 大會,這裡面我也講一講,我們對於未來公有鏈它持續發展的展望,簡單來講兩句話:
1、腳踏實地。
2、仰望時空。
腳踏實地就是踏踏實實做好基礎的事情,包括基礎研究、技術、應用,以及正向的宣傳引導,此外還包括建立穩定的團隊。仰望星空實際上就是,我們也知道公有鍊或者區塊鏈它未來發展的潛力是非常巨大的,作為基礎設施價值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要放眼於未來,進行持續的創新,要推動開放、融合、合作和共生。
這裡簡單提兩個:
1、創新。實際上我們認為公有鏈的創新是多元的,不僅是技術的,還包括應用層面的,包括模式層面的。
2、共生。實際上公有鏈技術,或者區塊鏈技術帶有顛覆性的色彩,還是得考慮和現有社會進行共生共存的問題,涉及文化習慣、政府監管等等。
好了,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