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魔幻前傳:幣圈、兄弟圈、利益圈
星球小花
2018-03-15 09:07
本文约8417字,阅读全文需要约34分钟
內有“幣圈江湖譜”——一張圖看懂幣圈。

文| Mandy王夢蝶、彬萌

(作者作者胡思齊對此文亦有貢獻)

一夜之間,杜均成了街知巷議的幣圈第一莊家。

對外以“金色財經創始人”名頭行走江湖的杜均,被冠上承銷商、媒體、做市商三位一體的帽子。

2017年下半年,疾風驟起,韭菜遍野。行業需要口舌,“得媒體者得天下"的說法被眾多大佬稱是。金色財經乘勢而起,時至近期,據作者接觸的項目方稱,單個項目的系列文章打包價格已經飚升至5個BTC。

媒體站在輿論的浪潮之巔,可以算作一個“Easy Target”,杜均的故事被包裝成一個短短數月翻身上馬、馳騁商場的“草莽上位記”,味道十足。

但是,事實上,一切並非發生於幾個月內,而是歷經數年沈浮。杜鈞隻身坐不穩這個“莊”,以火幣為核心的集團網絡遠比牆外人看到的龐大、堅實。在“幣圈”這個大江湖中,火幣集團確實是一座高峰,卻也只是群山中的一家。

同時,這些林立的山頭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交集,聯姻式的交叉入股,閉環式的佈局,精細化的送水一條龍服務。

此時的幣圈正像春秋時期,個懷野心、爭權者眾、風聲鶴唳,江湖中的每個集團“對韭當割”的工具與姿勢不同,卻也會為了共同的利益近交遠攻,關係捆綁,共享資源;同時,人人皆想掌握話語權,佔領韭菜的心智,正如百家爭鳴。

只不過,春秋的爭鳴發生在檣櫓灰飛煙滅的戰局裡,今天的爭鳴發生在鋪天蓋地的微信群裡。

說白了,大家共乘一船,都懷著掌舵的夢,而載舟和覆舟的,正是韭菜。

  • 在這個比魔幻現實小說更精彩的江湖之中,“既往者”如李笑來、老貓、寶二爺,以佈道者的姿態,從草根走上“神壇”,癲狂時期李笑來的項目連白皮書也懶得寫,就能20分鐘募到數億元。

  • “中堅者”如李林、杜均、徐明星、趙長鵬,以交易所為中心,在送水路上設置連環關卡——項目冒著"生命危險"割韭菜攢的“辛苦錢”,走過火幣的套路,可能就不剩幾個鋼鏰了。

  • “開來者”如陳偉星、玉紅、王峰,一手diss古典互聯網,一手以古典互聯網積攢的影響力和招數籠絡新的韭菜,力求迅速“上位”。


二級標題



時機是火,累積是柴。一切早在2013年就埋下種子。

如果此文是一出大戲,此刻要打出字幕:五年前。

2013年,比特幣發布了0.8版本,這是比特幣歷史上最重要的版本,它完善了比特幣節點本身的內部管理、優化了網絡通訊。在此之後,比特幣才真正支持全網的大規模交易,美國政府在聽證會上首次承認其合法地位,比特幣的信仰與理念也從核心圈輻射出來。

幣價由十幾美元暴漲到11月最高點的一千多美元,翻了百倍。

對投機敏感的國人批量湧入,2013年年中到年底,人民幣參與的比特幣交易量大增,6個月內的人民幣交易占比,由此前總交易量的10%飆升到50%以上。

號稱持有6位數比特幣的李笑來一直試圖講述的“比特幣首富”神話,正是一針適時的興奮劑。故事的聽眾,不少成了”李式方法論"的忠實門徒。日後李笑來在《得到》上大談財富自由之道,知識付費欄目一年的收入高達2500萬元,也就不足為奇了。

2013年,車庫咖啡被打上“幣圈發源地”的烙印。往來談笑的李笑來、寶二爺、老貓、趙東、趙國峰、易理華、吳剛、暴走恭親王等人,這就是幣圈的“半壁江山”了。

除了壟斷當時的場外交易,這幾位把精力都聚焦在了挖礦上,投了2億人民幣在“烤貓”的礦機生意上,結果卻是血本無歸。烤貓在15年捲款“人間蒸發”了,至今“烤貓去哪了”還是幣圈遺留的未解之謎。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同年吳忌寒創立了比特大陸,生產礦機,次年月淨利潤達到2億元人民幣,至今,比特大陸自身直接掌握65%左右比特幣全網算力,比特資方包括紅杉、創新工場等。

也是2013年,有兩夥人沒財富自由,卻更“深謀遠慮”,他們看到挖礦這件事實際處於利益鏈底端,資產模式並沒有壟斷性,開始佈局交易所。

  • 一是李林、杜均、胡東海、袁大偉,他們創立了火幣網,找到過李笑來,並沒得到青睞,也見過一票主流古典VC,一位當時見過李林的投資人回憶道:我們認為很荒謬,他當時說要把融資的錢一半用來囤幣。不過,還是有人看懂了,11月戴誌康和真格投了火幣的天使,次年3月紅杉投了Pre-A輪。

  • 二是原豆丁網的徐明星,他在投資人麥剛幫助下,拿到了蔣濤、蔡文勝、Pre-Angel創始人王利傑、雷鋒網創始人林軍等的天使融資,創辦了OKcoin,又在幾個月後完成了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資方包括策源創投、曼圖資本、創業工場等。

二者的思路有所差異,火幣網是平台向用戶放貸,且融資融幣的總量是有限的;OKCoin的融資融幣形式是P2P的,利率市場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發展路徑,不過,這是後話了。

火幣和OKcoin雖然填補了市場空白,但因彼時用戶和交易量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又沒有教育培訓出身的“佈道神功”,這幾位日後呼風喚雨的大佬,只能活躍在小圈子裡。

到13年底、14年初,火幣的交易額不足今天的百分之五,OKcoin的月收入也就20萬元人民幣,宣稱盈虧平衡。徐明星在媒體採訪時還沾沾自喜地透露:“手上持有價值將近500萬人民幣的比特幣,足夠在北京市區買套房了。”


二級標題

如果說2013年的行業拐點是屬於比特幣的,2014年,以太坊被載進了數字貨幣史冊。

2014年,時年20歲的以太坊創始人V神,帶著一個中文蹩腳的翻譯,敲開了杜均的北京辦公室的門,杜均聽後判斷壓根不靠譜。之後V神南下,找到後來的分佈式資本創始人沈波,拿到了投資。

一如歷史,一批人總是看不到下一批的人的描繪的未來。

2014年7月,ETH開始了42天分為三個階段的ICO,最初14天,1個BTC可以換得2000個ETH,一個ETH,也就是1美元多一個。 42天結束,共募集了總量三萬餘個BTC,震驚業界。

此後一年,ICO項目小規模爆發了一波。 WAVES、Lisk、國內項目小蟻、領萌寶、元界等都成功ICO,也應運而生了一批區塊鏈眾籌平台,國外包括bnktothefuture,國內有幣眾籌、雲幣網、ICO365 。

然而,項目質量參差不齊、技術遠未成熟、用戶教育不足等導致這次爆發的後勁遠不比17年,項目上線頻頻破發,眾籌中途夭折。更糟糕的是,16年5月,以1.5億美元成為史上最高金額眾籌案例的TheDAO(這本身還不是個區塊鏈項目)被黑客攻克,丟失了360萬枚以太幣。

普通用戶基礎本來就薄弱,惡劣的環境導致ICO市場成了燙手山芋,不少眾籌平台銷聲匿跡了。 (但是請記住雲幣網這個名字)主流幣價雖在震盪中整體向好,卻也沒立刻造就什麼財富神話,“幣圈”仍然是一個小眾群體。

甚至這個時期,火幣的幾位創始人李林、杜均、包括譚晨輝(後來的幣世界創始人)已經“不務正業”地跑去其他市場尋覓韭菜了。

16年,他們成立了財貓網絡,為散戶提供A股、美股、港股、黃金、外匯、期貨的投資交易和經紀人服務。這家公司在新三板掛牌後,一路虧損,至今業務名存實亡。 2017年上半年的營收只有73.16萬元,歸屬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84.17萬元。直到火幣成為疾風中心的17年年底,李林才辭去了這家他持有38.27%股份公司的董事長職務。

而這些徬徨和低沉,都只是爆發前的蟄伏。轉機出現在多數人記憶猶新的2017年。

正如比特幣,以太坊對普通投資者產生巨大影響的節點也並非誕生之日,而是通證(Token)經濟興起之時。

今天,市面上的大部分代幣都是基於以太坊的ERC20智能合約發行的,ERC20標准在2015年11月份推出,到2017年4月,ERC20標準被轉移到了GitHub的請求中。

這意味著在開源的狀態下,通過複製和粘貼代碼,一個稍有編程經驗的人就可以分分鐘創建出一種ERC20代幣,並能夠兼容以太坊錢包,速度快、成本低。

一些自媒體的文章標題用了這類駭人的標題:二級標題

展開來說,區塊鏈的特性之一是代幣生成,獲得代碼確權。在應用尚未出現突破之前,發幣門檻的降低讓創業者對“發幣”的關注遠遠大於了項目本身,區塊鏈的這一特性被投機者放大,幣多了,韭菜也多了,傳說中的“空氣幣”也出現了。

故事看上去發生在幾個月內,實際上是這些手握資源的人多年沈浮,厚積薄發。

無論是曾經車庫咖啡裡曾寄希望於挖礦、發現此路不通的“車庫咖啡”核心團體,還是火幣和OKcoin的利益小圈子,都深刻地明白,獲客成本和用戶教育成本驟降的機會,不容錯過。

而一些古典VC的投資大佬,也因為“不能錯過風口”的心焦老毛病,陸續入場,這對於幣圈影響力的擴散,也功不可沒。

一批新項目湧現出來,一批傳統項目開始被區塊鏈改造,一批核心團體中的技術型人開始做項目、或是進一步佈局送水環節,一批炒幣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的人募集基金,整個生態迅速成型了。

當時,幣值一天翻數倍乃至數十倍的,不在少數。只要完成了首次公開募集,上線交易就被爆拉。搶到份額,即是勝利,很多ICO十分鐘就被一搶而空,轉手就是真金白銀,前赴後繼的韭菜們,搶紅了眼。

門徒眾多的李笑來也在這個時候重新站在了聚光燈下,圈子中央。

  • 這裡要補充一句,李笑來的好搭檔老貓是較早認識到以太坊價值的人。他在2016就試探性地發出付費文章《瘋狂的以太坊背後是什麼》。鼓勵大家把認知“從比特幣擴展到區塊鏈,認識到ETH的價值”,更在以太坊市值排在十名開外時就預言其價格會漲到400美元左右。

這個時期,他和老貓經手的項目,投資者趨之若鶩,份額難求。

李笑來的故事鋪天蓋地,例如他首個站台的ICO,曾被稱為“五十億美金空氣”,又被奉為“以太坊低TPS解藥”的EOS,在口水里幾經翻轉,今天就不再贅述了。

說說跟李笑來關係緊密的老貓。他是數字貨幣交易所云幣網運營負責人, BCA俱樂部創始人(一個由李笑來早年創建的“比特幣生存指南”付費社群)和硬幣資本合夥人。

老貓控盤的公信寶,是最早讓國內個人投資者認識到ICO驚人創富效應的項目。老貓在BCA俱樂部中展開私募,設計了250個私募份額,每個人限投2個比特幣,他說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當時群裡有600多人,我推薦完公信寶之後, 10分鐘內200個人投了,第二天上午剩下50個份額也滿了。”

當時的私募價格算下來是0.4元,之後公信股在雲幣網上線,價格最高漲到30元以上,最高值投資回報率超過30倍。

這並不是個例,當時,一次隨機的“網友見面會”,3小時無一人離場。直到老貓宣布,將通過微信搶紅包的方式篩選HMS和UIP兩個項目私募額度的名單時,現場片刻沸騰。

當時比李笑來還瘋魔的,是薛蠻子。

二級標題


眾所周知,上述這段ICO的魔幻現實時期終結於2017年9月4日。

李笑來募集數億元的PressOne和BigOne先後退幣,原計劃10月24日在納斯達克上市敲鐘的雲幣網,結束了它作為數字貨幣交易所的使命,老貓遠走日本。

知情人士稱,李笑來在他以為的高點拋了大量BTC,卻沒能再買回,資本虧了窟窿,基金的一年周期被生生拉到兩年。

寶二爺也曾錄製視頻直言李笑來不厚道,李笑來的項目在幾個月後退幣,卻是按照當時的幣價。

雖然“比特幣首富”到今天在圈子裡仍有一呼百應的江湖地位,卻恐怕是,外強中乾了。

以前

以前的草台班子行不通了,的草台班子行不通了,交易所的公信力與用戶體驗,項目的團隊都變得尤為重要,同時,如文章開頭所述,在韭菜反復被割,渴望信息透明化的時候,媒體也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而這次掌握幣圈話語權的,一是實力早有,但沒有過分高調瘋狂的火幣和OKCoin;二是半年躋身福布斯第三的趙長鵬與他的幣安。

火幣雖然業務停滯了一段時間,卻在這次沉浮中被很多投資者認知為“受牽連的正規平台”,對品牌有益無害——雖然火幣也是瘋狂ICO和幣價大漲的受益者,交易量與深度也早就位居全球第一,但即使在遍地韭菜的時期,火幣的上幣機制依舊算得上嚴謹,只交易排名主流的貨幣,沒有惹得“一身腥”。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IOST和DATA——兩個飽受爭議的真格系項目

同時,火幣發布了基於ERC20的火幣積分HT Token,積分服務於Hadax投票上幣機制,每投一票需要支付0.1HT。不過,因為這樣的投票機制,本來200萬美元的“潛規則上幣費”被直接“市場化”,首次冠軍EGCC投票的總費用合劑4700多萬人民幣,已是天價。

這個機制讓部分媒體站了出來口誅筆伐,也使一些本來排隊等待上幣的項目怨聲載道,認為此舉“劣幣驅逐良幣”,不久火幣宣布改革Hadax,第二期加入“超級節點”投票,

超級節點的規則是:保證賬戶內有100萬HT。 1.超級投票節點提名的項目優先進入HADAX項目初審;2.超級投票節點可以對初審項目進行投票和點評,投票不需要支付HT; 獲得100%超級投票節點支持的項目將直接進入Huobi Pro過會審核流程。

目前,比特大陸、真格基金、連接資本、創世資本、丹華資本、德鼎創新基金等15家投資機構都已成為超級節點——圖片描述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部分“非超級節點”的主流幣圈資本

此外,16年底杜均成立金色財經,17年譚晨輝成立幣世界主攻快訊,在媒體陣地上形成聯動。

火幣的另一聯合創始人袁大偉和火幣股東孫澤宇,則創立庫神冷錢包,滿足大戶剛需。

火幣也沒放過各種精細化送水服務,比如投資一家叫做Yuming.com的公司,不要小看域名,杜鈞就靠倒騰域名賺得了原始資本,幣圈域名有多重要——叫BAT的幣首日大漲800%,一個域名價值百萬甚至千萬人民幣,火幣內部還有域名專員這樣聽上去有點荒謬的崗位;再比如火幣近期投資了一家名為WXY的區塊鏈世界“奧美”,為項目提供諮詢+營銷服務。

總而言之,火幣一直走在項目全生命週期送水的路上。


二級標題

如果說火幣是因為早年佈局厚積薄發,真正在“天時”中崛起的,是幣安。

“時勢造英雄”的故事被諸多從業者艷羨,今天,排名一百開外、一天只有幾個BTC流動性的交易所,都還做著“下一次監管是崛起機會”的美夢。

幣安的迅速崛起,有幾個原因。

  • 一是其上幣標準一度很低,在沒有這麼多競爭者時,幣安迅速擴大幣種,上線了不少“山寨幣”,正如當年的納斯達克讓一眾垃圾股上市快速擴張和獲客一樣,雖然破發和跑路的事時有發生,幣安吃到了紅利。

  • 二是在監管趨嚴之前,數字貨幣的人民幣交易量占到80%以上,而九月四日後,交易的主陣地轉移到了日本,17年10月底日本的交易量就占到了全球的60%以上。幣安在此之前,就已經極有“先見之明”地將團隊和佈局重點放在了日本。

  • 三是OKCoin CTO出身的趙長鵬使幣安在技術和用戶體驗上受到認可,搭檔“幣圈一姐”何一的運營功力則不容小覷。

幣圈裡利益長存的多,勢成水火的少,趙長鵬和徐明星算一對。

徐明星曾稱趙長鵬簡歷造假被開除;趙長鵬則稱OKCoin的冷錢包存在安全問題,徐明星是唯一持有其冷錢包私鑰的人,還公開鼓勵公司員工在自家平台交易。

兩人的口水戰來回了幾輪,就在最近,一名國外作者Medium上發布文章,他通過公開數據分析得出結論稱,目前全球交易量第一的OKex交易所存在交易量造假的行為,且93%的交易額為虛假交易。趙長鵬轉發了此文並稱之為是“非常好的深度分析”。


二級標題


2018農曆新年之後,是幣圈生態最近一次被大規模攪動。

2018年1月,過年前夕,作者曾採訪幣圈的資深“代投”,他當時對市場感到沮喪:拉盤拉不動,沒有好項目,韭菜太冷靜,一潭死水。

就在“大佬”們日夜焦慮的時候,三點鍾群出世了。趣遊集團董事長玉紅,和他孵化投資的幾個區塊鏈項目創始人是這個強調“共識”、輪流擔當群主的三點鍾群真正的發起人。

較早加入三點鐘主群的除了日後觀點被自媒體爭相分享的陳偉星、蔡文勝、王峰,還有徐小平、吳世春、王華東、邱浩等VC合夥人,朱懷陽、孫澤宇、傳說中三年不拋賺29億元的傳奇大空翼等幣圈大牛,量子鏈創始人帥初、財貓網絡董事長張壽松,同道大叔蔡躍棟等等。

眾人在焦慮中暢想著區塊鏈構造的未來世界,大談經濟基礎,分享由早至晚,一刻不停,“觀點密度大、含金量高”,早期入群的一位幣圈人士評價。

徹夜挑燈激辯緩解了整個圈子的焦慮,也拯救了一群苦無選題的幣圈自媒體,甚至催生了新的自媒體。大年初三,三點鐘媒體群成立,聊天記錄源源不斷供給過來,媒體的工作從來沒這麼輕鬆過。

陳偉星怒懟朱嘯虎則將這波輿論推向高潮。

做社群。做社群。

而其中聲量最大的,是“三點鐘火星財經群”和“王峰十問”。

王峰十問李笑來、陳偉星、薛蠻子、楊寧、朱嘯虎...王峰二字的瞬間成了區塊鏈乾貨的品牌Logo,比其創立的火星財經,認知度還要高出許多。

3月初,據媒體報導,藍港互動(HK.8267)公司管理層在一次內部會議上宣布,將全面擁抱區塊鏈,旗下的遊戲、硬件、影視IP業務也將全面鏈化。

2017年前三個季度的虧損額分別是1260萬、5036萬、1.1億元人民幣的藍港,許久沒有爆款遊戲,新業務增長乏力。 “全面擁抱”在業內被普遍認為欲藉此來扭轉虧損頹勢。而上市公司寄希望於區塊鏈,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有意思的是,作者採訪的一位藍港前員工稱,金山走出來的王峰向來喜歡對標雷軍。

最近,又有傳言說小米要進軍區塊鏈領域了,招聘網站顯示小米正在高薪招聘資深區塊鏈開發工程師、服務端開發工程師,網上也曝光了小米區塊鏈遊戲產品“加密兔”的鏈接。而且,小米在去年年底已經全面接管了迅雷的同事會。

而沖在浪尖上的陳偉星因為快的創始人的身份總被圍觀者打上“出局者”的標籤,實際上,雖然沒有實際項目在手,入場略晚,陳偉星在生態佈局確實不少。


二級標題


最近,區塊鏈的三個字的聲勢,似乎又弱了一些,尤其在3月7日凌晨的全盤大跌之後。

當夜,幣安出現無法提現的情況,主流數字貨幣全盤大跌,除了VIA被拉爆,與24H內最低點相比漲幅超過11000%。儘管幣安在官方群等地一再解釋“沒有被盜”。但按道理上講,黑客可以通過在其他交易所中建立空單,在幣值下跌時候,在其他平台收割離場,跟本不用提幣。

這一點在夜裡就已經被諸多媒體報導,後繼的自媒體更是添油加醋,繪聲繪色地描述“監守自盜”的故事。

而一向熱鬧和喜好“過度剖析”的三點鍾群,面對此事,卻是一團和氣。對著何一“一個幣也沒丟”的蒼白解釋,刷屏式地地為幣安加油點贊。

平日里針鋒相對的高低論調,在這個時候,重疊成了同一個聲音。

從昨日12點到今日10點,數字貨幣總市值再次破新低,從3760億美金降到3160億美金,一日內總市值縮水了600億美金。

朋友圈裡談論區塊鏈的人,又少了一些。

在幣圈,沒有永遠的敵人。在熱鬧的節點,大家一哄而上地造勢;在脆弱的時刻,大家心照不宣地穩盤。

有趣的是,與古典互聯網投資落在紙面、照章辦事不同,幣圈的大多投資行為,都是原始的“口頭協議”,核心圈子喜歡拍著胸脯講,靠的就是信譽,玩得就是共識。

而這個共識,是也永遠只是,利益二字。

(另,其中的魔幻故事與分支細節太多,無法一一呈現,感興趣的讀者請留言或加微信diediebuxiu002,註明姓名—公司—來意)

星球小花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