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威廉閒談(ID:William1913),作者:陳威廉,Odaily經授權轉載。
編者按:本文來自


比特幣自誕生以來,最深入人心的一個外號就是“數字黃金”。倒也不是比特幣願意,主要是人們對於新事物的理解,總是需要鏈接到人們熟悉的事物才更好理解。比如iPhone誕生的標籤肯定不是啥“移動互聯網終端”,而是“觸屏手機”;特斯拉誕生的標籤也是“電動車”,而不是其他的什麼更高端的名詞;同理5G也是“更快的4G”,一切都更好理解。所以比特幣誕生之後人們也會想怎麼去更好地理解它呢?有人就想到了“數字黃金”這個詞,很棒的詞,讓沒接觸過比特幣的人對比特幣有了最初步的理解:它就是一個存在於互聯網上的新型黃金。但是當年給比特幣起外號“數字黃金”的人一定沒有想到,比特幣有一天真的可以跟黃金平起平坐。在很多人都沒有察覺到的時候,比特幣的總市值其實已經到了黃金的1/10了。

當比特幣漲到五十萬美元的時候,比特幣就和黃金徹底平起平坐了。

嘖嘖嘖,誰能想到,比特幣這個新生代資產,僅僅才13歲,居然已經和幾千年的老大哥如此接近了呢?互聯網時代,一切都在加速。那麼為什麼比特幣是更好的黃金呢?這個我們已經聊過很多次了。更去中心化啦,更便攜啦,更抗審查啦,更具有流動性啦,等等等等。“重走黃金路”的話,比特幣未來還有有一個最主要的利好需要被得到,那就是被國家央行配置。當然,這是沒那麼容易的。不過央行們顯然已經沒有足夠的黃金作為儲備了,如果能轉移到一個新的資產,是不是相當於開一個“新服”,再發很多貨幣出去呢?

不過目前貨幣主要都是靠的信用了,錨定資產其實沒那麼重要了。所以比特幣的最主要戰場,是金融機構和上市企業。比特幣相對於黃金來講,更被企業青睞,因為抗通脹,因為更酷更具有想像力。黃金能抗通脹嗎?從過去十年、過去五年、過去一年來看,黃金顯然是比不上比特幣的。黃金十年前1300,現在1700,這玩意兒漲的還沒我樓下的包子價格多呢,能抗啥通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