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aily獨家專訪| 百倍幣熱潮背後:LBank Czhang談創新、策略與未來展望
了了
4 小時前
本文约2779字,阅读全文需要约11分钟
速度、創新與信任,構成了LBank在CEX高速競爭賽道中的三大核心護城河。

2025 年第三季度,加密市場在波動、創新與監管明朗化的交織下進入關鍵轉折期。主流幣種強勢上漲,合規邊界逐步清晰,安全風險頻傳,推動產業格局劇烈重塑,動盪中孕育新生。

在這一輪變革中,LBank 憑藉其在百倍幣挖掘方面的獨特優勢脫穎而出,強化了其在高潛力資產領域的領先地位,並正在重塑交易所在加密普及中的關鍵角色。為了深入探討背後的策略佈局與對產業未來的判斷,Odaily 特別專訪LBank Labs 負責人、LBank 合夥人Czhang。

Q1:您能否介紹一下自己在LBank 的角色,並簡要說明LBank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Czhang:我目前擔任LBank Labs 的負責人,同時也是LBank 的合夥人,主要聚焦於平台的整體投資策略、專案孵化體係以及創新方向的建構。現今的LBank,早已不再只是提供早期加密專案交易的平台,而是在優質專案的發現與成長過程中,逐步演變為關鍵的推動者角色。

目前,LBank 用戶規模已突破1,500 萬,日均交易量達49.8 億美元(2025 年第二季環比成長24.5%),逐步成長為百倍幣計畫的重要集結地。這背後,離不開我們「極速上幣機制」以及以散戶用戶需求為導向的專案發現邏輯。 LBank 的定位,從來不是“追隨者”,而是那個在下一輪浪潮到來之前,最早吃螃蟹的人。

Q2:在目前競爭激烈的中心化交易所(CEX)格局中,LBank 的差異化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

Czhang:在這個「慢者出局」的市場中,LBank 的核心優勢在於速度與百倍幣的發現能力。

首先,我們推出了「LBANK EDGE」專區,專注於高風險、高回報的資產,例如USELESS(漲幅達+7,485%)和LAUNCHCOIN(漲幅高達+15,194%)等項目,往往能在市場尚未察覺前實現優先上幣,佔領先機。同時,我們也整合推出了「xStock」——一個具有突破性的創新平台,支援如$MSTRX 和$CRCLX 等幣股連動資產的交易,成功切入了美股市場的成長紅利。

在用戶成長與留存層面,LBank 透過上線「90 天積分制忠誠度計畫」,對用戶激勵機制進行了全新重塑,使得平台獎勵與用戶活躍度緊密掛鉤,進一步增強用戶粘性,並靈活應對當前CEX 行業格局的持續變化。

安全層面,我們始終堅持「零容忍」原則,並與CertiK 建立了長期策略合作,全面提昇平台對外部安全威脅的回應與防禦能力。

可以說,速度、創新和信任,構成了LBank 在CEX 高速競爭賽道中的三大核心護城河。

Q3:身為LBank Labs 的負責人,您在評估投資項目時最重視哪些核心要素?

Czhang:我們在專案評估上非常審慎,重點放在三個核心維度:

  • 永續的經濟模型:專案必須具備明確的長期價值創造路徑,而不僅僅是短期的投機性上漲;
  • 顛覆式創新:我們支援那些在DeFi、RWA 或其他新興賽道中建立基礎設施或重塑使用者體驗的團隊;
  • 強執行力:創始團隊是否具備專業能力與在高壓環境下推動專案落地的執行力,是我們評估中不可妥協的重要標準。

除此之外,我們也會綜合考量計畫的代幣經濟設計、社區熱度以及合規適配能力,以確保其具備長期發展的韌性與彈性。對我們而言,投資的目標不是去盲目追逐短期風口,而是堅定地去賦能那些真正有能力建構Web 3 未來的builder 們。

Q4:美國最近通過了兩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加密法案,您認為它們將如何影響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Czhang:這些法案的出台,標誌著加密產業從「監管真空」邁向「支持創新」的製度框架,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變。它們不僅是政策工具,更是向全球釋放的一個清晰訊號——加密正從邊緣產業逐步走向全球金融體系的核心。

這種監管上的明朗化,大大降低了機構參與的門檻,尤其推動了穩定幣賽道的合規化進程和交易活躍度的大幅提升。過去,監管被視為加密發展的主要障礙;而現在,它正成為推動產業成熟的加速器,為區塊鏈技術參與重塑全球金融基礎設施鋪平了道路。

問5:2025 年7 月30 日是以太坊成立10 週年。 ETH 的反彈背後是什麼驅動力?您對它未來的發展有何看法?

Czhang:比特幣是“數位黃金”,象徵價值儲存;而以太坊,則正在成為全球金融基礎設施與結算層的核心。

目前ETH 的復甦,是機構採納與底層結構性升級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以太坊基金會在治理機制上的改革重塑了市場信心;另一方面,現貨ETF 的持續資金流入,以及越來越多企業將ETH 納入財務儲備,也進一步鞏固了其「機構資產」的市場定位。

同時,質押機制的最佳化有效壓縮了ETH 的市場流通供給,增強了其價格韌性。目前ETH 已穩定運行於其MA 7(日均線)上方,技術走勢與基本面表現都呈現強勁態勢。

展望未來,以太坊將繼續作為Web 3 的核心底層基礎設施,為DeFi、資產代幣化(RWA)以及可擴展生態提供堅實支撐——它不僅是過去十年創新的承載者,更將是未來十年加密變革的基礎性力量。

問6:像摩根大通、花旗這樣的大型傳統金融機構正在加速佈局穩定幣和RWA(現實資產代幣化)。這一機構級「湧入」背後的驅動因素是什麼?

Czhang:這不僅是一種趨勢,更代表著全球金融結構正在經歷一次深層的重新配置。

GENIUS 法案的落地為機構資金進入加密市場提供了明確的合規路徑,也釋放出監管擁抱創新的正面訊號。目前,穩定幣的總市值已突破2,650 億美元,在跨境支付和鏈上流動性方面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效率與確定性。

圍繞著RWA(現實世界資產)和數位貨幣底層基礎設施的主導權之爭已經全面展開。無論是傳統金融巨頭,還是敏捷的加密原生力量,誰能率先完成戰略佈局,誰就有望掌握未來全球資產流動和價值轉移的核心話語權。

Q7:MicroStrategy 的比特幣儲備策略激發了日本Metaplanet 等企業的模仿熱潮。這種模式是否適合更廣泛的企業採用?

Czhang: MicroStrategy 的策略堪稱比特幣配置中的經典範本-它透過資本市場的槓桿機制放大了比特幣的漲幅,形成了「買比特幣—推升股價—再融資—繼續買入」的正向循環,自我強化效應非常顯著。但這並不是一種適用於所有企業的普適性模式。其成功高度依賴幾個前提條件:有利的市場週期、廉價的融資環境,以及企業本身對高波動資產的強力和堅定信念。

對大多數企業而言,這種策略也意味著更高的流動性風險、更大的監管不確定性,以及潛在的市場回檔壓力。因此,它更像是一種適用於特定類型公司(例如資產負債表強健、風險偏好極高的科技或加密類企業)的“異類範式”,而非可以廣泛複製的槓桿模板。

了了
作者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