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個數據顯示,比特幣的牛市來了
区块链商业观察
2020-06-17 11:13
本文约6745字,阅读全文需要约27分钟
區塊鏈不是取代,是潛移默化,是先做一個穩定幣(USDT),做一個去中心化借貸(Dai),做一個遊戲(加密貓),做一個流媒體(theta),做一個存儲方案( ipfs),做一個聊天軟件(Voice),

4月30日,比特幣一舉突破壓力,到達9000美元後,已經在9000美元-10000美元之間橫盤接近50天。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大環境可以來一次牛

2020年是觀察家非常看好比特幣的一年。

今年的全球金融蕭條和疫情的爆發,對於金融市場是大利空,但是對於比特幣本身而言,其實是個利好,雖然在過去的3年裡,比特幣的實際定位已經慢慢從對抗通脹的支付手段,變成了價值儲藏的“數字黃金”,但是本身以通縮模式對抗通脹經濟的“比特幣1.0”的故事,還是深刻的烙印。

說白了,美元是印鈔機,包括人民幣、歐元在內的所有央行貨幣,都是通脹的經濟模型。

很簡單的一個例子,2010年,奶茶普遍價格在3-4元一杯,2020年,奶茶普遍市場價已經飆升至20元附近,即便是走廉價路線的如COCO、一點點,普遍定價也是在12 -14元區間,即使去掉本身奶茶行業的成長,意味著過去10年,我們的貨幣購買力至少貶值了一半。

而比特幣的通縮模型(2100萬個比特幣,去掉已經流失的幾百萬個,實際預計市場流通量在1600萬枚附近),在這樣一個市場裡,會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故事,這也與黃金在2020年上半年的上漲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是2020年黃金的走勢:

這是2020年比特幣的走勢:

其實在過去,經常有觀點認為,比特幣市場是一個獨立的市場,與其它市場的聯動很小,可能在2017年以前,這句話是對的,但是近兩三年,尤其是CME、BAKKT等一些傳統行業交易所把比特幣納入交易範疇,並且交易量持續上升的當下,比特幣已經不是一個獨立的市場。

這張圖是過去一段時間內,比特幣和美股標普500指數的走勢對比圖,紅線是標普500的K線,兩者的相似度非常高。

另外,我還觀察到一個數據,過去一周裡,比特幣和標普500期貨的兩者價格走勢的相關係數高達0.91(7天)

所以我們可以很快得出結論:

比特幣在今年的走勢將會與全球市場、大環境息息相關。

那麼我們再來拿三條最近的新聞,來看今年的大環境是什麼:

1. 彭博新聞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導,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在起草一項價值1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提案。該報導稱,白宮正在準備的初步版本將把大部分資金用於道路和橋樑等傳統基礎設施項目,但也有相當部分資金將預留給5G無線基礎設施和農村寬帶。

2. 世界衛生組織6月16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新冠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118502例,達到7941791例。

3. 韓國統一部證實,稱朝鮮對位於開城工業園區的朝韓聯絡辦公室實施爆破。近期,因不滿反朝宣傳,朝鮮決定關閉設在開城工業園區的朝韓聯絡辦公室。

第一個事兒,是全球放水,第二個事兒,是全球疫情加劇,第三個事兒,是國際間矛盾擴散。

全球放水對於資本市場的意義就不用多言,傳統資金的入場向來被視作比特幣走上新高度的一個必然過程,作為2020年整體表現最優質的幾個投資品之一的比特幣,獲得放水後資金的一定青睞,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現在“場內互割”的局面。

而疫情和國際局勢,是對於其它資產而言的利空,與比特幣的利好。

這點上很多人不明白,認為像比特幣312的暴跌就是疫情導致,實際上那是因為流動性寬鬆導致(同樣的資金抽出,基金難度是10,A股難度是5,比特幣資金出場難度可能就是0.01),比特幣在今年有很多次被提到,是作為一種“避險資產”,雖然一度經歷了312超過50%的暴跌,但是很快,比特幣用2個月時間收復了2020年3月以來的全部跌幅,這讓很多資本市場的人,對比特幣更加高看一籌。

說的白話一些,就是國際局勢動盪,則有人需要購買比特幣進行避險,甚至包括進行一些地下交易。

數據可以很好證明這個觀點:

2020年1月,美國伊朗發生矛盾,伊朗法幣出現暴跌,緊隨其後,伊朗比特幣出現高溢價。據Localbitcoins數據,比特幣對伊朗裡亞爾的最高賣出價格為970363750 IRR,根據公開匯率約為2.31萬美元,達到正常價格的3倍多。

(這裡需要解釋一下,伊朗官方規定42000伊朗元=1美元,但當時公眾實際可兌換的匯率遠遠高於這個數字,所以並不是真的伊朗比特幣達到了3倍價格。但localbitcoins上掛單1BTC =1048200000伊朗元,即便按照按公眾實際可的的匯率,也是7600-8000美元,比其它比特幣市場確實存在5%-10%的溢價)

再比如,阿根廷一度陷入經濟危機,與之相對應的,是阿根廷的比特幣需求暴漲,2019年11月在阿根廷一家交易所的比特幣價格高達12759美元,比全球其他交易所高38%。同月,阿根廷在LocalBitcoins上交換了約1,940萬比索。

在這種情況下,阿根廷政府被迫多次出台製約比特幣交易的政策法案。

從某種角度上而言,比特幣扮演者資本市場的救星,它正在試圖拯救因為戰亂、動盪、疫情、金融危機下,而瀕臨經濟絕境的人們,伸出橄欖枝,送向新世界,而另一角度看,比特幣又扮演著禍亂者,它祈盼動盪,祈盼不安,這將讓它再一次成長與涅槃。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區塊鏈產業的故事正在講起來

如果說大環境支撐比特幣有走牛的機會,那麼這個產業的發展,應該說是有新一輪的機會。

以前的文章中,觀察家說過,區塊鏈行業在2018-2019年陷入了一個沒有故事可講的窘境,公鏈、Dapp、STO都沒有成功,那麼新的故事在哪裡,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但DeFi,NFT,IPFS,都已經在悄無聲息中成長起來。

來看幾個數據:

據DeFi Market Cap 數據,去中心化金融(DeFi)代幣總市值已突破20 億美元大關,現為22.06 億美元,近兩個月時間內DeFi 代幣的總價值增長了120%,表明該行業的價值正在迅速擴大。

根據DappReview《2019NFT年度報告》數據顯示,NFT的總市值從2018年的1.8億美元,上升到了2019年的2.1億美元,預計2020年將增長到3.15億美元。

NFT的頭部交易平台opensea,自從18年1月份創立以來已經有總共1400萬美金的交易量,約合70000個eth。平台主要靠每筆交易2.5%的手續費,目前每個月收入超過200萬美金。

為什麼我說DeFi和NFT,會比公鍊和Dapp的故事更好講?

我們知道公鏈在2018年如火如荼的時候,打出的概念是萬物上鍊,用公鍊網絡去替代互聯網行業,但是實際上當時只有噱頭,支撐互聯網的各種APP,流量,資金,對於區塊鏈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數字,而所謂的“區塊鏈上的微信”、“區塊鏈上的微博”們,最終證明不過是個騙局。

但是DeFi和NFT,不是噱頭,而是真的沉澱下來成為了應用,比如去中心化借貸,已經成為了大量礦工們的選擇,NFT的加密藝術,也已經獲得了一些傳統藝術領域的關注,NFT與遊戲的結合更不用多說。

公鏈本身並不差,差在了上面沒有好的應用,以前是真的沒有,除了一條鍊和幾個白皮書我們什麼都看不到,區塊鍊為人們展示了一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但是人們看到的是土地上只有北風黃沙。

現在,我們看到了城池。

所以本質上,DeFi和NFT,包括今年的IPFS(分佈式存儲),他們都不會是新故事,他們是把我們曾經說到一半,沒有圓好的故事,重新講完。

你要知道,完善一個故事的阻力,會比一個新故事的阻力小得多。

什麼意思呢?

比如說iPhone,一開始它只告訴你這是一台通訊設備,是一台相機,是一個GPS定位,是一個短信工具,到最後,它才把所有的藍圖展示在你面前,它是重構了你的全部時間。

曾經公鏈的故事,講的太急太快,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它就說要取代互聯網,只會遭到嘲笑。

而現在的故事,它不是取代,是潛移默化,是先做一個穩定幣(USDT),做一個去中心化借貸(Dai),做一個遊戲(加密貓),做一個流媒體(theta),做一個存儲方案(ipfs),做一個聊天軟件(Voice),做一個金融體系(Libra)。

而他們全部做起來,你才會發現,原來這是一個新世界。

在參天大樹長成之前,它也曾是一棵植苗。

所以,其實我們看到很多有遠見的人,有遠見的公司,有遠見的政府,已經把區塊鍊和比特幣,提到了一定高度。

看幾個例子:

人呢,保羅·都鐸·瓊斯(Paul Tudor Jones),華爾街的傳奇。他表示其比特幣資產佔比剛好超過1%,也許接近2%,他還暗示,旗下的Tudor BVI 基金將參與比特幣期貨交易。

企業呢,我們不講已經講濫的Facebook,我們說耐克,耐克與倫敦金融科技初創公司Plutus 建立合作關係,允許用戶在耐克的在線商店購買商品時獲得高達3%的加密貨幣獎勵和9%的現金獎勵(目前只有歐洲),也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那句話——“買鞋即挖礦”。

政府呢,去年10月24日,我國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後,今年的政策越來越多,觀察家對區塊鏈的商業落地看的比較多,所以對這方面政策熟悉一些,隨便說兩個,比如廣州,今年拿出了7.8億元預算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海南更多,掏出了10億,打算區塊鏈產業基地。

一個有故事,能吸引人,圈住人的市場,才有機會。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比特幣時間到了該來牛的時候

在很多交易員的交易邏輯中,牛熊週期判斷是基礎。

比特幣過往的牛熊週期,大概在4年一個輪迴,如果精準的信任這個時間,那麼2020年就是牛市的初期,2021年底將會進入牛市最後的狂歡。

但是我們知道,市場從來不是對過往的複制粘貼,我們要看實際的情況。

照例,還是貼數據:

clarkmoody數據顯示,昨晚上,比特幣挖礦難度上調了+14.9%,上一次難度調整接近或者大於15%已經要追溯到2018年1月25號了。

是不是巧合?

是不是巧合?

觀察家認為不是,每一個數據背後,都有邏輯,我們來分析一下,挖礦難度的上調,本質上是因為礦工之間的競爭加劇,用白話解釋,就是比特幣減半了,又加上豐水期的臨近,礦工成本降低,越來越多礦工認為其中有利可圖,所以參與分這個蛋糕的人就多了。

但是蛋糕就那麼大,產出的比特幣是固定的,所以就要把難度上調,來提高挖比特幣的成本,這樣就可以減少礦工的競爭,把一部分跟風而來的小礦工擠走。

而難度上調,帶來的成本提高,最終會轉嫁為比特幣的價格,就像我們吃一頓火鍋,食材是成本一樣,豬肉牛肉蔬菜漲價了,火鍋當然也要漲價,比特幣也是一樣,挖礦費用就是比特幣的成本,成本高了,價格自然就高了。

這是一個跌不破的循環。

礦工的數據可以佐證這個觀點:

據CryptoNews消息,在過去12周中,礦工賣出的比特幣仍多於產出的比特幣,但這一趨勢在過去幾週發生了改變。 ByteTree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周裡,他們開采了7150枚BTC 並出售了5821枚,保留了1329枚BTC。

ByteTree首席執行官James Bennet表示,礦工通常在市場疲軟時建立庫存,然後轉為強勢銷售。隨著價格回升,礦工可能會再次開始拋售庫存。

此外,比特幣巨鯨們的動態,也表示了對目前價格仍然處於低位的態度:

Glassnode 報告指出,自今年1 月份以來,持有至少一千枚比特幣的巨鯨地址數量穩步增長,目前達1882 個,創2017 年9 月以來新高。目前的巨鯨地址數量與2016 年3 月時大致相同。

觀察家去搜了一下2016年3月之後,比特幣的走勢,下圖我畫紅圈的地方,就是2016年3月的比特幣,Coinbase上大概在420美元附近震盪。

所以我們現在知道至少交易市場上,礦工和巨鯨們,對於比特幣的價格還不夠滿意。

下一個群體,比特幣的量化基金和投資機構。

這裡,我們看CME,skew數據顯示,6月20日,CME BTC期權交易量將達到2392 BTC。 4月20日這一數字為91萬,短短兩個月增長25倍。目前,比特幣期權市場的總持倉量已經超過15億美金,其中大部分的交易量來自於看漲期權。

期權相對於期貨來說,更加複雜,也更加具有專業性,一般默認為機構投資者的首選,比特幣期權市場的擴大,說明了專業機構正在入場。

灰度同樣是過去1-2個月裡,區塊鏈行業人津津樂道的話題。最初,很多媒體拋出的說法是“礦工生產多少,灰度就買多少”,講道理,這個觀點我是存疑的。

後來,Messari 分析師Ryan Watkins 撰文表示,由於灰度比特幣信託(GBTC)的結構,有多數比例是客戶使用自己的BTC 置換GBTC 份額(Share),而剩下的才是現金入金並且實際購買BTC ,所以,該信託實際從市場上購買大約5,683 枚比特幣,佔減半後總共挖出的新增18,250 枚比特幣的31%。

這個說法一度被認為是利空,但是觀察家看來是極大的利好,根據灰度自己的數據,購買其GBTC的投資者,接近80%為機構,剩下的也基本是退休金賬戶、家族基金和合規投資者,這意味著,今年31%的比特幣,被機構吃走了。

交易市場也可以作證這個觀點,今年3月13號至今,比特幣流通量的1.775%已經從主流交易所中轉出,同時交易所的拋壓也減少了12.39%。

聯繫到上面,持有至少一千枚比特幣的巨鯨地址數量穩步增長,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是,很多機構,逐漸開始成為比特幣巨鯨。

過往,比特幣上漲一個很大的阻力是,早期的比特幣投機者和礦工,擁有著大量的比特幣,一旦比特幣突破性上漲,很有可能會引發早期獲利者的出局,後參與的機構會成為接盤俠。

人家曾經用一塊披薩換來的一萬個比特幣,現在賣給你1億美元,甚至10億美元。這種事兒,擱誰都難受。

所以,巨鯨的換手,實際上是對比特幣早期持幣地址威脅的一種瓦解。對於觀察家而言,我巴不得此刻所有的巨鯨全部是華爾街的巨頭,因為他們的成本並不會比我們低太多,為了獲益,他們將會把比特幣拉上天價,再賣給後入場的投資人。

而我們,將和他們一樣,吃到紅利。

此外,還有一個數據,是我看來頗為重要,但是媒體聚焦比較少的。

挪威金融服務公司AksjeBloggen的數據顯示,自2013年推出第一台比特幣ATM以來,現已在超過75個國家/地區安裝了8,000多台機器。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為什麼你還在熊市思維

觀察家很欣賞的一位交易員說過:

牛市來的很大一個徵兆,是你絲毫沒有感覺牛市已經到來,甚至在上漲的時候還想做空。

交易思維固化是很多人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我在做空比特幣上掙到過錢,我就會更加信賴於做空比特幣,而且幾次的成功會讓我更加的堅定“比特幣無用論”的觀念,一旦出現上漲,我就只會有猜頂做空的念頭。

同樣,曾經依靠囤幣獲得財富升值的人,也只會更加信賴於囤幣這件事情,越跌越買就是他們的觀念。

很多人,包括很多成功的交易員,我觀察下來,都有這個思維固化的特性。

而不幸的是,目前在區塊鏈圈子最活躍的一批人,基本是在2017年入場,他們完整經歷了2017年從高點墜落,到2018年、2019年的熊市絕望狀態,在過去的三年間,大多數賺錢的行為都來自於做空,也因為這個,很多人養成了思維的固化。

觀察家自己一個群裡,就有一個交易員,他的觀點是:縱觀過去3年,在10000美元附近做空比特幣,幾乎都是穩賺不賠的(除了2019年14000美元的小高峰)。

比特幣交易市場牛短熊長,讓很多人堅信這個觀點。

從2009年誕生,比特幣被數千家媒體喊了幾萬次的死亡,經歷了7次以上超過70%的暴跌,它依然活得很好。

從2009年誕生,比特幣被數千家媒體喊了幾萬次的死亡,經歷了7次以上超過70%的暴跌,它依然活得很好。

從2009年誕生,比特幣被數千家媒體喊了幾萬次的死亡,經歷了7次以上超過70%的暴跌,它依然活得很好。

當然,在過去幾年裡,”牛市“成為了一個”狼來了“的故事,但這次,牛可能真的來了,你怎麼看——

区块链商业观察
作者文库